佛七講話 第七集 第四期 第二天 相即無相無相即相

  佛七講話 第七集 八十年第四期

  第二天 相即無相無相即相

  有一次,一位居士問我一個問題,非常重要,我感覺有必要和大家講一講。

  他說,實相無相,這是佛說的,贊佛偈又說,阿彌陀佛身金色,相好光明無等 倫,這不都是相嗎?他說,贊佛偈是不是取相?同時他解釋說,金剛經說,凡所有 相皆是虛妄,阿彌陀佛是虛妄的嗎?

  這個疑問太大了,如果不解釋開,要下地獄的。

  你們要知道,不是相以外另有無相,無相以外另有相。相就是無相,無相就是 相。如果無相以外另有相,那個相是定性有,定性有就是常邊;如果相以外另有無 相,那個無相是斷滅空,斷滅空是斷邊。著二邊不合中道。

  實相無相,就是說相就是無相?墒菬o相就是相,又說實相無不相。這個,經 上說得明白,大家不留心。心經說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色就是相,空就是無相 。色即是空,相就是無相;空即是色,無相就是相。經上又有解釋說,非色滅空, 色性空故。不是色滅了才空,色性是因緣生無自性,它就是空。

  這個我們找個比喻說,容易明白了解。大海中起萬重浪,萬重波浪皆是相,可 是萬重波浪是一水所成。水性濕,濕不可見,所以,水不可見,因浪而見;浪無以 自立,因水而立。水和浪是一法,不可分別。水外無浪,浪外無水;水即是浪,浪 即是水。這個道理和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」一樣的。

  所以,于相離相,則見法性。如果相外求無相,是邊見。

  色即是空,我們說是法性;空即是色,我們說是法相。法相法性不可分別。不 可分別,是它的體;可分別,是它的相。如果執(zhí)著相為實在有,就是遍計執(zhí)。所以 佛說一切法無相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

  具足說,法具三義:體、相、用。體無分別,相用有分別。因為體相用是一法 ,所以這個話應該說:體,分別而無分別;相用,無分別而分別。這就是實相義。

  所以,聽到實相無相,就馬上想到實相無不相;聽到實相無不相,馬上想到實 相無相。

  實相法,四種凈土里,當然常寂光土,也是實報莊嚴土。實報莊嚴就是說法的 實相。阿彌陀佛是報佛,極樂世界是報土。所以,不可起疑心,說阿彌陀佛是不是 相,是不是虛妄的?這個疑心一起,不但不能往生,要下地獄的。

  大家都知道,佛有三身:法身、報身、化身。應該說報身是報法身,化身是化 法身。因為報身化身同一法身故,不可分別。法身稱作毗盧遮那,報身稱為盧舍那 ,據華嚴宗說,盧舍那就是毗盧遮那的異譯。怎么知道呢?因為盧舍那就是叫盧遮 那,盧遮那是毗盧遮那的簡稱。所以諸佛三身是一身,一身就是法身。

  華嚴經又說,諸佛法身非是身。非身就無相,無相出報身化身,就是相。法身 就是報化二身。所以說,無相就是相;報化二身統通是法身,所以相就是無相。

  所以大家要知道,于相離相則見性。我們是凡夫,不夠那個資格。見性是了生 死的。

  那么我們怎么也說見性呢?見性有四種,信、解、行、證。了生死、見性的人 ,那是證。證法性,就了生死。所以大悲懺講,南無大悲觀世音,愿我早同法性身 。我們不夠資格,我們只有信。念佛,就是行。大家只管念佛,不管你解不解,皆 得往生。這是什么原因呢?是仗著阿彌陀佛大愿力加被,不是我們自力所致的。

  所以,大家只管一心恭敬念佛,沒有法不在里頭的。千萬不要生我見,生我見 ,要受害的。

  當然,這位居士起這個疑心,不是不懂佛法,懂得不徹底。要是不懂佛法,他 就不知道這么發(fā)問了。可是這個疑心一起,地獄之報。

  大家千萬不要起,要堅決地信,以信導愿,以愿導行。信愿行具足,就得往生 。

  我不知道大家懂不懂,回去善思惟。

  現在開始念佛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