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華人佛教 > 佛學入門 > 佛學常識 >

佛學的意義

佛學的意義

  佛學有時被等同于現代的佛教研究,但通常使用在較傳統(tǒng)的研究方法上。在不同佛教傳統(tǒng)中,產生許多不同的學派。佛學的意義在于可去除生活中的各種煩惱。

  譬如當大家在做一件好事、善事時,生起的心稱為善心。生起善心、做善事時可能不會感到煩躁,沒有煩惱,但是只要遇到適合的條件,煩惱立刻就跑出來了。

  如果現在大家很歡喜地坐在這里聽佛法開示,暫時將工作放在一邊,沒有煩惱;但聽完之后,一回到辦公臺,看到一大堆還沒有完成的文件,立刻又心煩了,是不是?有些修行人可以靜止不動地坐在那里入定好幾個小時,甚至幾天幾夜,他的心很快樂地安住在定中。

  在他入定的期間,入定多長久就享受多長久的禪定快樂,完全沒有雜念,更不用說煩惱了。但是當他出定后,當他看到了漂亮的東西、聽到悅耳的聲音、吃到美味的食物等等,內心難免會產生貪愛,這證明他的煩惱還沒有完全被斷除,只是在定中被定力鎮(zhèn)伏住而已。

  就好像草一樣,到了冬天,所有的草都死了,干枯了;但只要根還在,一到春天,它又開始發(fā)芽了。又好像拔草一樣,只把草拔出來,但根沒有被拔掉,有機會它還是會生長出來。煩惱只要沒有被連根拔除,它就以潛伏性的狀態(tài)存在著,叫做潛伏性煩惱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