滅苦之道 一、苦圣諦 二、諸行

  二、諸行

  時,有異比丘獨一靜處禪思,念言:世尊說三受──苦受、樂受、不苦不樂受;又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,此有何意?是比丘作是念已,從禪起,往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住一面。白佛言:「世尊!我于靜處禪思念言:世尊說三受──苦受、樂受、不苦不樂受;又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,此有何意?」

  佛告比丘:「我以一切行無常故,一切諸行變易法故,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!埂酒踅(jīng) 雜因誦】

  通常,生命的反省肇始于承受無可奈何的苦迫。一般人對苦的認(rèn)識是相對于樂的,或是精神、或是肉體上的苦。佛陀當(dāng)然認(rèn)同這些很淺顯的事實,也曾以相關(guān)的法義教授比丘們。但在正法的勝義中,諸所有受悉皆是苦!理由是一切諸行無常。

  向來佛教的法師解釋諸行,總是廣說宇宙天地萬法,舉凡四季輪替、大江東去、樓起樓塌、社會變遷乃至意外事故,全是諸行無常。偏偏最重要的關(guān)鍵被有意無意地遺漏──苦是眾生所承受的。

  無常故苦。這是佛陀再再強(qiáng)調(diào)的,但何必去擔(dān)憂:被寒冬所取代的秋季感到落寞,或由高處跌落的杯子承受劇烈的恐懼與痛楚!究竟是誰在受苦?事實上,在《契經(jīng)》之中從不曾將那不著邊際的宇宙萬法納入諸行,它們無關(guān)痛苦的究竟解脫。何謂諸行?直接從《契經(jīng)》尋求合理的解答,要比各憑想象來得務(wù)實。

  多聞圣弟子于色見無常、苦;于受、想、行、識見無常、苦。【契經(jīng) 五陰誦】

  五受陰的運作是諸行,五受陰的變動不安令眾生痛苦。

  眼、色、眼識、眼觸、眼觸因緣生受──內(nèi)覺若苦、若樂、不苦不樂。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亦復(fù)如是!酒踅(jīng) 六入誦】

  感官的活動是諸行,感官一再地承受刺激令眾生痛苦。

  緣無明行,緣行識,緣識名色,緣名色六入處,緣六入處觸,緣觸受,緣受愛,緣愛取,緣取有,緣有生,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,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!酒踅(jīng) 雜因誦】

  生命的行程(因緣法)是諸行,無止盡的輪回令眾生痛苦。

  五蘊、六入、緣起是眾生自己生命的內(nèi)容,生命本身的無常是眾生自己經(jīng)歷的,它們引生的苦是眾生自己承受的。五蘊、六入、緣起這些生命活動所引生的無常變易,才是佛陀所關(guān)心的諸行;佛陀所教導(dǎo)趣向解脫的法,只與五蘊、六入、緣起這些「諸法」有關(guān)。

  何以諸行的無常是苦?如果生命永遠(yuǎn)保持相同的狀態(tài),兒童就不可能成長、四肢就不可能活動,幸虧生命的狀態(tài)是無常!為何佛陀這般庸人自擾?

  無常故苦的觀察既深邃又透徹,縱使生活中仍有樂受與不苦不樂受,但鳥瞰生命洪流,這一切無非都是不常存、不安適、不自主的泡沫。不常存、不安適、不自主就是苦,不只歡樂時光與快樂感受是無常,整個生命的存在與活動都無常,都不能常存、不得安適、不由自主,因此謂之苦!

  佛教徒總是勸人體會無常:最親近的人死了,勸以人命無常;遭受重大打擊,勸以世事無常;身家財產(chǎn)付之一炬,勸以萬物成住壞空。雖然它們的確與眾生息息相關(guān),但解脫不能由這些枝末下手:公司的營運危機(jī)終于渡過了,回到家中卻仍為子女的教育問題困擾;行腳僧?dāng)爻藢ψ√幍囊缿?卻忘情于云游;瑜伽師斷絕一切外緣,卻耽溺于禪境。斬草不除根春風(fēng)吹又生,佛陀不興這種抽刀斷水水更流的徒勞掙扎。

  唯有從五受陰、六入處、緣起法這些「諸行」的無常下功夫領(lǐng)解、體會,才能徹底解決生命本身無常、苦的困境。

  色是生滅法,受、想、行、識是生滅法。知色是生滅法者名為知色,知受、想、行、識是生滅法者名為知識。【契經(jīng) 五陰誦】

  眼生滅法不如實知,是名無知;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亦復(fù)如是!酒踅(jīng) 六入誦】

  傳說,外道舍利弗在市街遇見乞食的馬勝比丘,見他威儀佯序十分景仰,便向他詢問師承及所受的教法。馬勝比丘僅說一偈,便令舍利弗開悟見法──

 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

  在當(dāng)時,整個大環(huán)境都彌漫著探究生命真相的氣氛。談諸行,立刻明白指的是生命的運作、感官的活動;說生滅,馬上體會到生命無法被掌握的無奈;生滅滅已、寂滅為樂則是解決之道。這就是悟入真理的契機(jī)、就是舍利弗所見的法、就是使得舍利弗改投明師的原由。

  理解生滅諸行的內(nèi)容為五受陰、六入處、緣起法,是見法的必備條件之一。

精彩推薦
推薦內(nèi)容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