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位置:華人佛教 > 佛教故事 > 生活故事 >

造像靈感

  李太夫人

  先母李太夫人,六十歲后,每冬即兩腿麻木作痛,不良于行,交春則自愈。

  民國十二年,母年六十九,腿痛甚,呻吟臥榻者月余,醫(yī)治寡效,耀惟日日禮誦地藏菩薩本愿經(jīng),以求慈祐。

  一日誦至如來贊嘆品:“或取病人可愛之物,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,對病人前,高聲唱言,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(jīng)像前舍諸等物,或供養(yǎng)經(jīng)像,或造像”恍若有悟!

  誦畢,即于佛前發(fā)愿,為母造像,并趨白母,母喜曰:“病莫非業(yè),須仗佛慈加被,汝今發(fā)愿造像,實(shí)契吾心;吾有汝外祖母賜珠一粒,精圓光澤,吾因思母,極為寶重,今以此珠供養(yǎng)菩薩,其可乎?”

  遂延北平名造像師景山君,依法造像,銅胎金鍍,珠鑲眉心,用表白毫,越兩旬像成。景君奉至,相好莊嚴(yán),慈悲歡喜

  景君自謂造像以來,得未曾有!耀急白母,母聞,痛立止,下榻自步,而入佛堂,頂禮跪拜,如未病者,蓋錮疾頓除矣。

  見者聞?wù)撸虈@菩薩慈悲感應(yīng)之速,不可思議!因此先后請景君造像者,至數(shù)十尊之多。

  母本長素念佛,嗣后益加精進(jìn),步履勝常,至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,時年七十有五,念佛西逝矣。湖南保靖縣羅遠(yuǎn)耀謹(jǐn)記。

  造像基本解釋

  又作造象。古時為生人、亡人或己身祈福,多有于僧寺或崖壁間鐫石成佛像,造像亦有以金屬鑄造佛像者,稱之為造像。以石刻者,今存有北魏時龍門造像及云岡石窟造像等;以銅等金屬鑄造者,如陶齋吉金錄所載宋韓謙造像及北魏徐常樂造像等。造像功德經(jīng)并謂造像與寫經(jīng)、造寺、造塔等,同具種種功德。

  1.塑造物體形象。三國魏曹植《刀賦》:“規(guī)圓景以定環(huán),攄神思而造象。”《新唐書·常袞傳》:“今軍旅未寧,王畿戶口十不一在,而諸祠寺寫經(jīng)造像,焚幣埋玉,所以賞賚若比丘、道士、巫祝之流,歲巨萬計(jì)。”

  2.用泥塑成或用石頭、木頭、金屬等雕成的形象。清張之洞《哀六朝》詩:“《玉臺》陋語紈袴鬭,造象別字石工雕。”徐特立《研究歷史的目的與方法》:“藝術(shù)家的造像便不同:我們可以從它的膚色,臉型及其服裝的特征上,分辨出它是那一個時代的人,那一個種族的人。”徐遲《鳳翔》十二:“他們劫走了的有三代彝鼎,秦漢磚瓦,玉器銅鏡,南北朝 造像。”

  3. 相片;照片。許地山《危巢墜簡·三博士》:“后面還印上本人底銅版造像:一頂外國博士帽正正地戴著,看來像三十多歲的樣子,十分可愛。”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