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僧眼看臺灣》監(jiān)獄弘法
《僧眼看臺灣》監(jiān)獄弘法
體恒法師
臺灣佛教的弘法事業(yè)無孔不入,遍及社會每個角落,就連常人聞之變色的監(jiān)獄,也是他們大展手腳的舞臺之一。
中華國際齋僧功德會理事長凈耀法師,除了擔任三四座寺院的住持之外,還兼任臺灣土城看守所榮譽教誨師、土城少年觀護所榮譽導師、臺中少年觀護所駐監(jiān)法師、板橋地方法院榮譽觀護人等好幾個監(jiān)獄里的教化職務。他十幾年如一日地在監(jiān)獄里弘法,成績已為社會認可,知名度很高。凈耀法師給自己成立的一個基金會命名為“凈化社會文教基金會”,可見其志向所在。
臺北深坑萬福禪寺住持明空法師出家之前是慈濟功德會的“慈濟委員”、“慈誠隊員”,出家之后也擔任了多處監(jiān)獄、看守所的布教師,忙碌在監(jiān)獄弘法的事務上。
彰化市廣緣寺的住持宏緣尼師,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她的名字,想不到她也在監(jiān)獄的弘化上很下功夫。從她印制的名片中可以看到,她曾在臺中監(jiān)獄、臺中看守所、臺中女子監(jiān)獄、臺中少年觀護所、彰化監(jiān)獄、云林第二監(jiān)獄、高雄燕巢監(jiān)獄、高雄燕巢看守所、高雄燕巢觀護所、土城看守所等十座監(jiān)獄、護場所弘法。她還是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(xié)會的“常務委員”。
其實,我所見過的這幾位法師,只不過是臺灣監(jiān)獄弘法的一小部分人而已。據(jù)我所知,像星云大師、圣嚴長老、證嚴法師、慧律法師、海濤法師、心道法師等臺灣知名的大法師們,都曾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過監(jiān)獄弘法。
監(jiān)獄弘法在民國的歷史上有著一貫的傳統(tǒng)。覺先法師于1915年12月,至北京第一模范監(jiān)獄講經,開示青年犯人,促其改惡從善,同時施物施藥,從精神與物質兩方面感化犯罪者。1916年,范成法師也在北京監(jiān)獄行刑場設立如來蓮華石幢,教誨死刑犯,不少家屬受他感化。后來,唯通法師等人還組織了江蘇監(jiān)獄感化會。
1949年蔣介石政府撤退來臺之后,曾一度禁止監(jiān)獄弘法,擔心宗教干涉政治。但是后來發(fā)現(xiàn)缺少宗教的參與,政府并不能解決全部的社會問題。強制改造固然有一定的效果,可是付出的成本實在太高。更何況物極必反,高壓之下有時反而促成了一些對社會危害更大的頑固分子。在檢討了自己的行為之后,臺灣“政府”再度開放監(jiān)獄的宗教教化活動。
事實證明,在宗教人士的引導下,犯罪人員的進步效果是非常明顯的。特別是佛教的布教活動,極大地減緩了犯罪人員的心理壓力,為他們重新走向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心態(tài)和充足的信心。正因為如此,臺灣“政府”對于佛教界的監(jiān)獄弘法事業(yè)非常熱心,并給予最大的方便支持。受佛教思想啟發(fā),他們也提出了“從心開始”的犯罪改造口號。
監(jiān)獄弘法不同于一般場合,沒有一定的善巧能力,僅憑一腔熱情是不夠的。凈耀法師在監(jiān)獄中弘法時,除對犯罪人員曉之以情、明之以理,多數(shù)時候會帶著他們一起唱佛教歌曲、佛教梵唄。優(yōu)美的歌聲往往令他們陶醉其中,歡快輕松;莊嚴的梵唄也會使他們潸然淚下,痛懺罪業(yè)。不知不覺中,一些做人的道理也就透過歌詞滲透到了他們內心中,成為了自發(fā)性改造的原動力。
宏緣法師雖是女流之輩,可在做事的膽大與豪放上一點也亞于男性。她在監(jiān)獄中,敢和重刑犯吵架,和死刑犯對罵。她曾罵一個黑勢力頭頭:“你拽什么拽?就那點本事,還當自己是老大?我揮揮手就能招來三五千人,要做就做更大的老大嘛!”弄得那個人滿面羞愧。一個死刑犯破罐子破摔,拒不接受任何人勸解,他見了宏緣法師,眼一瞪、嘴一撇,罵道:“我×你媽!”他這一罵不知攆走了多少人,哪知法師不驚不慌,回敬了一名:“我×你媽!”他嚇了一跳,兇巴巴地說:“和尚怎么還罵人?”法師比他還兇:“你他媽連和尚都敢罵!我還罵虧你了?”所謂不打不成交,一番舌戰(zhàn)下來,那人心悅誠服,立刻皈依做了佛教徒。后來,他還會協(xié)助法師教化其他的頑固分子呢!
當然,監(jiān)獄弘法不是舞臺表演,不但沒有掌聲和鮮花,還潛伏著不少危險與阻力。據(jù)法師們說,最難教化的人是那些吸毒者,他們要毒不要命,毒癮發(fā)作六親不認,很可怕。最麻煩的事是不少刑滿釋放人員,上門來要錢要工作,費不盡的精神與口舌,寺院又不是社會局(民政部),哪里經得起這許多人的盤索呢?
監(jiān)獄弘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政府能開放教化固然可貴,法師們冒著危險、費盡心機的弘化精神更是值得人贊嘆!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
- 宗鏡錄卷第一
- 宇宙大學里,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
- 佛教對「臨終關懷」的看法
- 宗鏡錄一百卷(第一卷~一百卷) 宗鏡錄序
- 七佛傳法偈(三)假借四大以為身,心本無生因境有; 前境若無心亦無,罪福如幻起亦滅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
- 大般若經要解——般若的觀行
- 佛教對「女性問題」的看法
-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
- 心經的人生智慧—《心經》者何
- 定慧之路 第一講
- 占察善惡業(yè)報經 1
- 《大乘百法明門論》講記之一
- 七佛傳法偈(七)法本法無法,無法法亦法;今付無法時,法法何曾法。
- 佛教對「自殺問題」的看法
- 七佛傳法偈(二)起諸善法本是幻,造諸惡業(yè)亦是幻;身如聚沫心如風,幻出無根無實性。
- 二課合解 第一講
- 十二因緣法
-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(1)
- 七佛傳法偈(一)身從無相中受生,喻如幻出諸形像;幻人心識本來空,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
- 心經的人生智慧—人生的大智慧
- 媽媽的乳汁
-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~輪回之苦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
-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
- 《無量壽經》之八相成道(一)
- 《圓覺經》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
- 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》序品第一節(jié)錄
-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
-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
-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
-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
-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
- 宗鏡錄卷第二
- 妙境法師主講:八識規(guī)矩頌講義(1)
- 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佛法的中道觀
-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福慧獲法喜
-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敬畏因果,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、語言和心念
- 一人獨坐、內心空閑,無甚雜思
-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
- 跳出三界得解脫
- 如何呵護發(fā)起普利眾生的愿心,使發(fā)心不消退?
- 人與眾生的關系,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
-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
- 佛教是宿命論嗎,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?
-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,有人卻生不起信心?
- 什么是外道?心外求法是外道
-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,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,對嗎?
-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?
-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,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
-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
-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!
- 佛教所說的業(yè)報是什么意思?業(yè)報的意思
-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
- 造什么業(yè)就感什么果!
- 地獄到底有多苦?都是自招的業(yè)報
-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