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句經開示 常自反省

  常自反省

  如瑞法師

  法句經忿怒品:若人朝朝自反省,行無瑕疵并賢明,智能戒行兼具者,彼為智人所稱贊。

  佛不是主宰宇宙的神,佛只是告訴我們:一個人有智慧的鑒別力,你種成佛的因就成佛;你作惡就墮三惡道。也就是說,你種什么樣的因,也必定要導致什么樣的結果;所以四個字就可以說明:自作自受。

  佛在鼓勵人們修行的時候,特別提倡,要有反省的力量。一個人要天天來反省自己。在儒家我們也知道,就是一日三次反省我身,“三省吾身“就是一日多次的反省”。佛告訴我們,從反省的力量當中,可以讓我們保持正念, 行為也能夠住于無瑕疵當中,并且賢明不糊涂。如果一個人,他能常常的有反省力,他就會保持清醒的頭腦;就會產生智慧的力量,有智慧的力量,戒行才能夠清潔;所以持戒也離不開智慧,而智慧來自于清醒的頭腦,清醒的頭腦要從反省力中得到。

  佛在法句經里面就教導我們:“若人朝朝能反省”。我們一起來,就能夠自摸我頭,來反省自己,我是一個學佛者,尤其我是一個出家人,新的一天開始,我應該怎樣?如果一個人能夠反省,首先,這一輩子要確定盡未來際的目標;這一輩子的目標;這一年的目標;這一月的目標。今天,我究竟要做什么都是要很清楚的,所以從早晨起來,就不可以盲目,要清清楚楚知道我應該做什么。如果一個人能夠朝朝反省自我,那么在他的行為上就會“行無瑕疵并賢明”,他戒律就會持得好,他就能夠賢明有智慧,不會糊涂。這樣一來“智慧戒行兼具者,彼人實為智者贊!边@樣的人,就會得到有智慧人的贊嘆;實際佛首先會贊嘆這樣的人,就是“若人朝朝能自省,行無瑕疵并賢明。智慧戒律兼具者,彼人實為智者贊! 只要是佛給我們說的這些話,我想也是佛希望我們這樣做。說起來修行,從我們凡夫發(fā)心一直到成佛,不管是鈍也好,不管是利也好,總而言之,要有一個過程,這個過程一定是從開始來修的;所以我們常常去明喻佛最高深理的時候,他更是提醒我們從應該最常說的,也是自己最做不到的。就像我們淫、盜、殺、妄,不容易犯,但是,下面的那些枝條的罪,我們就免不了。一棵大樹的成就,光有樹干是不行的,它一定有上面的枝條所組合的,如果都沒有了枝條,那這棵大樹還成為樹嗎?只能說它是樹樁,它不能成為一棵茂密的大樹。鈍根人要修行,你從枝條好修,一點一點的進入、來成就,就象滴水成河,粒米成籮一樣,由點成線,由線成面。

  我也是很感謝了,因為那時候承諾大家,在早齋的時候和大家共同學習《法句經》。當我每次來給大家學習的時候,首先,對我是一個教育,就覺得實在糊涂了,缺少了反省力了。如果我們天天都在智慧的當中,我們的生活又怎么樣呢?肯定是智慧來管理情緒的,智慧它能來指揮我們的行動。

  我們知道身、口、意三業(yè),心是業(yè)主的,萬法唯心,所以佛法是心的學問,不妨從心里面引起這種警覺。既然,佛告訴我們要朝朝的反省,不妨我們去試驗一下,我想,你得到的要比我在這里說的要實惠好多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