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財與外財
內財與外財
佛教說世間的錢財為五家共有:水災、火災、戰(zhàn)爭、苛政、不肖子孫。水火無情,萬頃良田、萬貫財物毀于一夕;戰(zhàn)爭殘酷,剝奪多少人的田園、財產、生命;苛政猛于虎,貪官污吏強取豪奪民脂民膏;不肖子孫變賣家業(yè)。這五家與我們共有金錢財產。有錢是福報,會用錢需要智慧;福者禍之所伏,禍者福之所依,不義之財應視之如糞土,人生除了要追求黃金的外財之外,人生更要追求慈悲、智慧、清凈的內財,外財容易失卻,而內財則與日俱增,賊偷偷不得,永恒不失。
佛陀帶著阿難四處行化,一日清晨,走到一座村莊,正逢收割季節(jié),放眼望去,一片稻海,陽光照射在粒粒飽滿的稻穗上,映爍著黃金色的光芒。和風徐徐吹拂,稻浪翻騰,好似一波一波的江濤,向佛陀恭敬地頷首禮拜。一陣陣的稻香,隨著輕風的飄揚,空氣中糅和著淡雅清馨的甘甜。遠處偶而傳來幾聲雞鳴狗吠,村莊上的婦女正迎接著忙碌的早晨,炊煙裊裊,桑園竹林,仿佛世外桃源。
阿難入村托來缽飯,服侍佛陀用過早齋,洗完缽盂,在垅丘的石頭上稍事趺坐。這時村莊內的壯丁,紛紛荷著耒耜到田中去耕作,口中還哼著「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」的小調,一派其樂融融的田園風光。
佛陀二人步下小丘,走到田埂小徑,在汨汨的溝渠間,隱隱約約地閃耀著和稻穗一樣的金黃,阿難定睛一看,是一塊沈甸甸、黃澄澄的金塊,四平八穩(wěn)地躺在一堆泥淖中。阿難正要彎下身去撿拾,佛陀出聲加以阻止:
「阿難!那是一條毒蛇,不要貪心碰觸它,以免惹禍上身。」
「是的,佛陀!那的確是一條毒蛇!
師徒二人心無罣礙地輕步離去。佛陀與阿難的對話,一字一句清晰地傳入幾公尺外,正在努力割稻的年輕莊稼漢,聽到佛陀說水溝中有蛇,提起鋤頭三步二步跑到溝邊,準備打草驚蛇,大顯身手一番。年輕的莊稼漢用鋤頭在泥堆中一番攪動,那里是什么毒蛇,竟然是一塊閃閃發(fā)亮的黃金,年輕的農夫欣喜欲狂,高聲疾呼在田中干活的父親。父子倆小心翼翼地撈出沾滿泥漿的黃金,用清水加以洗滌,黃金剎時現出它的本色,金光燦爛。二人仔細端詳,這塊黃金少說有十兩重,長長方方,像一塊石磚,上面刻鏤幾行字,筆勢遒勁有力,對于不識字的父子,仍然可以看出它的雕鑄工夫之精致。
父子倆歡天喜地捧著金塊回家,從天而降的錢財,想必是老天眷戀他們一門忠厚勤奮,從今以后再也不必辛苦耕種,僅能勉強一家糊口溫飽。父子把黃金拿去變賣,買來華麗的衣服,蓋起高廣的大廈,添購車騎僮仆,儼然富貴人家。
國家的庫銀被盜賊偷竊一空,官衙派出干練的偵騎緝捕竊盜,全國貼滿告示:如有隱藏盜賊及黃金者,一律同罪。盜寇很快便被捕獲,被竊取的官銀悉數追回國庫,但是清點結果獨獨少了一塊。有好事者向官吏密告:某家父子突然富有起來,好像得了一筆橫財。官吏風聲鶴唳地追查,在當鋪查到黃金,循著線索逮捕父子二人,父子二人正沈溺在醇酒美人的夢境,突如其來的災禍,猶如晴天霹靂。二人鋃鐺入獄,對泣牢中,突然憶起佛陀與阿難的對話,父親沮喪地對兒子說:
「阿難!毒蛇!」
「是的,佛陀!那的確是一條毒蛇!箖鹤訜o精打彩地。
巡邏的獄卒聽到父子的對話,以為佛陀與弟子也牽涉案件,趕忙報告官府大老爺。恰巧辦案的大臣是佛陀的皈依弟子,經過一番明察暗訪,明白事情的始末,原來這一對父子只是臨時興起貪念,并非盜竊的同伙。于是從輕發(fā)落,給予杖責懲誡。父子死里逃生,重見光明,深深覺得佛陀的睿智,洞察先機于未萌,父親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:
「不義的錢財,不是福報,是災禍的根源。阿難!不當得的黃金是噬人的毒蛇啊!」
- 上一篇:風雨中的菊花
- 下一篇:“疼痛”的那部分是寶
- 因果報應
- 嫖娼有報應嗎?真實的嫖娼報應
- 佛典故事
- 禪宗公案
- 邪淫現世報: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
- 我懺悔,我的報應來了-淫人妻者,妻淫人
- 學佛與富貴
-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
- 被燒死的蛇
- 佛學故事
-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
- 阿彌陀佛的故事
-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
-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
- 念地藏經招鬼?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
- 民間故事
- 地藏經感應
- 金剛經感應事跡
-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
- 一行禪師:《故道白云》
- 鳥為食亡,人為色死
- 孝的故事
- 金剛經故事
-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
-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
-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
- 淫色最容易觸犯,不斷淫欲心難清靜
-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
- 念誦《心經》,心想事成
-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
- 佛咒感應
- 善護口業(yè),免遭大難
- 智慧故事
- 心經故事
- 戒邪淫故事
- 這兩個因果故事,讓你了解什么是業(yè)障
- 兩性關系
- 地藏經故事
- 心經故事
- 十大弟子傳
-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?持蓮觀音的故事
-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,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
-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
-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
-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
- 馬需調教,樹要修剪,人需約束
- 心性要平和柔和
-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、體現自己價值
-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,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
-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,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
-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?
- 《大方等如來藏經》萎花喻的故事
-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,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
- 借花獻佛的由來,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(yǎng)燃燈佛
-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
-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,是菩薩的道德
-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,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?
-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
-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
- 知足并感恩,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
- 盲人打燈籠,即與人方便,也與己方便
- 禪師救蝎子,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
- 從惜?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
- 大乘心難發(fā),不愿再發(fā)大乘心的舍利弗
- 聽經的蛤蟆,命終后脫離畜生道,上升四天王宮
- 學佛貴在實行,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,終會成功
-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
-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
- 借事磨練,善用其心,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
- 薄拘羅尊者,五次被后母加害,卻都毫發(fā)無損
-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
-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,少欲知足自得安樂
- 九月初四,弘一大師圓寂日,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
-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,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
-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,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
-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?佛珠變銀杏的故事
- 鳩摩羅什是誰?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
-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,你選擇哪個?
-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
- 急性子與慢性子,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
- [放生起源]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上有什么根據?
- [感應故事]心經故事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,有哪些品種?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?白茶的簡單介紹
- [佛與人生]面對別人的批評,應該怎么做?
- [佛學常識]八關齋戒的解釋、戒相、功德利益
- [佛學常識]袈裟是什么意思?為什么叫福田衣?
- [佛學常識]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“寶”?
- [佛學常識]為什么要皈依三寶?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(wěn)
- [人物故事]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
- [佛經故事]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
- [佛學常識]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?
- [人物故事]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,持戒穿素服得寶珠
- [禪宗公案]老修行人“三十年不冒煙”的故事
- [佛經故事]富孩子變窮孩子,《法華經》窮子喻的故事
- [佛學常識]布施的意思與種類
- [佛經故事]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