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陀與波斯匿王的對話

佛陀與波斯匿王的對話

  拘薩羅國的波斯匿王雖奉佛多年,然對佛教因果報應(yīng)是否存在,心里多少還是有些疑惑。有一次,國王親至祇園精舍拜見佛陀,專門向佛請教善惡因果之事。

  波斯匿王請教道:“世尊!您常說善惡有報,毫厘不爽。倘若今生為婆羅門種姓,來生是不是可以繼續(xù)投生為婆羅門種姓呢?”

  佛陀回答說:“大王,這個倒未必!今生與來生,二者之間并無必然聯(lián)系。佛教根據(jù)善惡來劃定高下優(yōu)劣,而并非是根據(jù)種姓。”

  第一種是“從冥入冥”。這種人出身本來就不好,且從事著卑賤的職業(yè)。他一生貧窮,容枯顏悴?墒沁@些人從不知反省,隨波逐流放任自己,沒有善根福報。這種人今生窮苦,來生還是要遭受下賤因厄之報。

  第二種是“從冥入明”。此類人是生來卑賤,從事的職業(yè)也不好?墒沁@些人卻擁有一個好心態(tài),他們深信因果,廣行好事,心存善念。這些人身壞命終之后,就會上生善趣,從此一生更比一生好。

  第三種是“從明入冥”。這類人的出身非富即貴,擁有數(shù)不盡的優(yōu)勢資源。然而他們對眼前的一切并不珍惜,品行頑劣,作惡多端。這類人生前榮耀,死后墮入惡趣,將難得的人身白白地浪費掉,誠是可惜可嘆!

  第四種是“從明入明”。此類人生于富貴人家,富而不奢,貴而不驕,處處知因識果,嚴身束心,無有放逸。這樣的人,死后必生善趣,生生榮華,世世富貴。

  佛陀對波斯匿王說:佛教不講宿命,始終主張“命自我造”。在現(xiàn)實世界里,我們對于自己的出身地位與家境貧賤,沒有選擇權(quán);但是我們對于自己的言行以及起心動念,卻是完全可以掌控。只要我們?nèi)龢I(yè)清凈,一心向善,又何必擔心自己的前生后世呢?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