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擁世界

  年華似水,歲月如流,來佛學院轉眼就是兩年。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”。雖居市內,但很清靜;無地不大,但很和諧。庭院四周,蒼松參天,綠蔭蔥郁,殿宇樓堂,古樸莊嚴,林蔭小道,來往行人寥寥無幾,清靜安祥。通往藏經樓右邊的小庭院又別有一番洞天,“曲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”,花木扶疏,香清淡雅。學校不大,卻是中國佛教的最高學府;學生不多,但桃花芬芳學問精深。這就是北京中國佛學院。

  來自不同的地區(qū),來自不同的寺廟,但目標是一致的,都是抱著滿腔熱情來求學。雖是粗茶淡飯,生活清苦,但這算不了什麼。這就是佛學院。我們是生命信仰者,讀書之中的滋味亦別具情趣。喧嘩的環(huán)境是一種外在的世界,那麼寧靜生活就是一種內在天地,各有千秋罷了。人們所追求的事業(yè)是沒有高下之分的,都是平等的。艱深的佛典廣博浩瀚,愈堅定我們追求的信心,單一的生活雖然寂寞,更使我們堅立道心。有位哲人說:“人生并不是一種享受,而是一樁十分繁重的工作。”人生的道路千條萬條,雖然我們的選擇有某種偶然性,但每條道路都是神圣的,路是自己走出來的,走出屬于自己的天地那就是凈土。我們肩荷的是佛教的未來,繼承過去,開拓未來,慈悲救世,光大佛門,是我們這代人的使命,我們的道路任重道遠。所以我們需要武裝自己、充實自己,為將來的弘法事業(yè)鋪平道路。社會上有些不了解出家人的生活,認為他們除念經就像一無所事,其實不然。佛法博大精深,對中國文化,有著深遠的影響,這是舉世公認的。我們行的是以“出世的精神、做入世的事業(yè)”,這才是佛教的精神。佛法在世間,并沒有離開世間,佛教徒不僅要上報四恩還要下濟三途之苦。地藏王菩薩甚至發(fā)愿“眾生度盡、方證菩提地獄不空、誓不成佛”的大悲宏愿。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高僧為了佛法大計而嘔心瀝血為之獻身。舍身求法、為法捐軀的不計其數(shù)。如玄奘西行、鑒真東渡,雖九死其未悔,不僅為佛教在亞洲的傳播,而且為兩國之間的友好事業(yè)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。佛教亦十分注重現(xiàn)實,就是菩薩不學五明不能成就佛果。佛經上說:“一切世間資生事業(yè)悉是佛道”。只要有益大眾的悉是佛道,所以佛法離不開人。因此學校派學生去斯里蘭卡等國家去留學深造,這都是為更好的弘法利生!華嚴經》上說:“不為自己求安樂、但愿眾生得離苦”。佛教是現(xiàn)實主義者。我們的任務既艱巨又偉大,所謂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。”

  1992年于北京中國佛學院

精彩推薦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