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善而后知福

  知善而后知福(1)

  勿近愚癡人,應與智者交,尊敬有德者,是為最吉祥!

  良善的心,是我們獲得健康、長壽和財富等快樂的根源。所有輪回、戰(zhàn)爭、饑荒、疾病、天災的痛苦,都源自我們自心的煩惱:當有害的念頭盛行,人們只想到傷害彼此的時候,世界的福祉就減損;如果我們的心充滿了愛和慈悲,世界也會變得祥和富庶……滿懷為了一切有情而成佛善心,乃是最殊勝珍貴的愿望……

  對于輪回的生命來講,在通往幸福的路上,一切都是必要的經(jīng)歷。智慧總在世人迷路時產(chǎn)生,無所謂迷路,便無所謂智慧。現(xiàn)在,我們只需要靜心思考:蕓蕓眾生,日日祈禱,我們的人生,最大的幸福在哪里呢?

  其實答案很簡單,首先,我們一定要弄清楚:與什么樣的人交往,你的人緣和運氣是最好的?如何廣結(jié)善緣?誰是你的貴人?如何交友能夠帶給你人生最大的快樂?

  記住,快樂深處,便是你要的幸福!

  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分子,我們來到這個世界,就必須與人交往。從落地成長一直到走入社會的過程中,我們之所以會迷路,是因為我們很少去總結(jié)對自己最關鍵的影響因素:

  你從小接受的教育來自誰?是誰教養(yǎng)你的?你生命中最最親近的人是什么樣的人?你的善知識是誰?你的老師是誰?你進入這個社會所結(jié)交的都是什么人?

  請你掩卷沉思,或者提筆勾勒自己走到如今的人生,回答好上面的這些問題再往下讀。

  那么,什么樣的人我們要結(jié)交,什么樣的人不能結(jié)交呢?與什么樣的人交往會一生幸福?與什么樣的人交往會帶來不吉祥呢?

  首先,“勿近愚癡人”。

  這里的“愚癡人”指的是生活中那些心存惡念、常說壞話、常做壞事的人。這樣的人不懂因果,可能他天賦聰慧,也可能有投機賺錢的異稟,但從法理看來,不懂因果的人是極其愚癡的。由于他從心底就是不善的,那他所感召的生活一定是非常糟糕的。既然如此,跟他交往的人一定會非常的衰!所以,首先,不要跟這些人交往,如果你一生中能遠離這些人,第一吉祥就有了。

  為什么這么說呢?

  知善而后知福(2)

  一個人,在沒有起心動念的時候,他的心明朗澄清,一如湛藍的天空,既沒有任何污染,也沒有善惡分別。但是,當他糾纏于塵事,起心動念之際,原本晴朗的心念就勢必動搖。

  人心向善,哪怕只是動機也是好的。比如說今天我想要幫助別人,給人愛心,愿我所說所行不要傷害到別人,這樣的善念一起,那我的所作所為也必然是善的。

  人心向惡,哪怕只是動機也會造成不好的后果。因為如果心念一開始便是惡的,接下來所有的事情還能好得了嗎?一個人起心動念之際,竟是如此關鍵的時刻。所以,古語云:“心向善,福雖未至,禍已遠離;心向惡,禍雖未至,福已遠離。”

  我們雖看不見別人內(nèi)心的念頭的善惡,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“智者”相隨,那就是我們自己的神明,所謂“頭頂三尺有神明”,說的就是這個意思!華嚴經(jīng)》里面講到,我們?nèi)艘簧聛黼S身帶著兩個護法神,一個叫同生,一個叫同名,他們就在我們頭頂上。我們每天一切的起心動念,他們都在細致入微地監(jiān)察著,好事壞事全都記下來,從小到大的這一本賬一目了然。古人說人死后有閻羅審判,無論你自己承認不承認,拿鏡子一照,你一生中的所思所想,所言所行都像放電影一樣顯現(xiàn)出來。凡人之所以無善惡觀念,是因為缺乏修行,愚癡而不知因果。

  所以,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冤枉:我只是內(nèi)心起一個念頭而已,為什么我的結(jié)局這么悲慘呢?原因就是他們不知道,在起心動念的一剎那,善惡已有分判,善的心念就延伸出善行,惡的鬼胎必定造就惡果。

  如果一個人的善業(yè)重的話,他頭頂上的光是清凈的、潔白的。如果一個人的惡業(yè)重的話,特別是那些不孝父母師長、忘恩負義的人,則穢氣很重,很容易有倒霉事上門,很不吉祥。

  但是,分辨善惡,哪有那么容易呢?所以,有人心懷惡念,還會假作友好,實際上是另有企圖,這叫偽善。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有太多,自以為能算計別人,自以為很聰明,可結(jié)局往往都很慘。因為日積月累,慢慢地,大家就會知道這個人是好是壞,是善是惡。

  實際上,一個人所有的吉兇禍福,根源就是他的起心動念,吉兇禍福都是由心造成的!

  所以,首先不要親近那些偽善的人,這是讓自己幸福的第一步。

  當然,除了不親近愚癡人,自己也不要做愚癡人。做事情絕對不可以心存惡念,或者背后說別人的壞話,做壞事。那么,如何判斷是不是壞事呢?一個最簡單的標準--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;那什么是好事呢?那就是“己之所欲,施予他人”。

精彩推薦
推薦內(nèi)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