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坐的基礎方法
禪坐的基礎方法
如何使用方法
一、放松身體
1、頭部
、傺劬Σ挥昧褪欠泡p松,無論是睜眼或閉眼,不用眼球看,不用眼球想。
、谀槻考∪馑沙,從心里有股安定的喜悅升起,表現(xiàn)在臉上,有松弛的感覺。如果臉部的表情僵硬或者拉長臉乃至于故意假裝笑臉的樣子,都是緊張而非放松,為什么會緊張呢?例如:恐懼、憂慮、動腦,或用腦過度、興奮、得意。若能心平氣和,就不會緊張。
③頭不緊張,特別是前額。腦門要放輕松,不用頭腦想或注意,而是以輕輕松松的態(tài)度數呼吸。
2、身上肌肉、關節(jié)、神經、骨骼,要全部放松,除了臂部有重量的感覺以外,沒有其他地方覺得有重量,任何地方都是非常地輕松。
3、腰挺直以后,小腹放松,腰也沒有緊張或有重量的感覺。
二、用方法的目的
用功打坐是能將心中的妄想雜念沉淀下來,一心一意地用方法。什么是方法呢?就是能使我們身心放松、安定,妄念漸漸減少。什么是妄念?就是胡思亂想或是雜念。例如:不要想的事情偏偏在想;不希望出現(xiàn)的念頭又不聽使喚地出現(xiàn);念頭混亂不統(tǒng)一,這就是妄想。要達到沒有妄想雜念確實不易,因此必須使用方法,第一、注意鼻孔呼吸的出入;第二、從一到十,數呼吸出入。如此用方法,心才有所寄托,雜念才會越來越少。
三、數息的方法
1、注意呼吸:僅注意呼吸從鼻端出入的感覺而不數數目。這種注意呼吸的出入,尚會打妄想,因此須數呼吸的出入。
2、數呼吸的出入:
、傧雀杏X呼吸是從鼻孔出入。
、跉鈴谋强壮鰜頃r,就數一個數字,吸氣時不管。
③當數目出來時,心念就貼在數目上,一直跟隨到第二口氣出去時,再數第二個數目;如此一口氣一口氣地數,數到十再從一數起
④數呼吸時不要經常去注意呼吸,僅僅是在呼吸時,知道鼻孔有氣息的出入,然后就不注意鼻孔,而將注意力轉移到數目上,將心念貼在數目上。
、輸禂的繒r,可以有聲音的想像,不可有數目“字”的形象。
、薏挥妙^腦很緊張地數數目,而是用“有心無心”的心去數。
四、數息易犯的毛病
1、不易數好。
2、有些人數不到幾個數字,數目就數亂了,甚至數忘了。
3、有些人數超過十還不知道已經數過頭了。
——凡是數似以上情況者,須從“一”再數起。
4、數呼吸時,產生胸悶、頭痛,其主要原因是:
①用頭腦想。
②呼吸忽長忽短。
③控制呼吸的速度(快、慢)以防雜念出現(xiàn)。
、荛]氣。
、莞共考∪饩o張。
五、數息的益處
1、數息安心。
2、數息去妄念。
3、數息能逐漸將雜念、妄想、散心很快去平靜、安定、穩(wěn)定下來。
4、數息能使心一片清凈、明朗。
六、對初學者的忠告
1、不可好高鶩遠、起貪心,不可希望一下子就沒有妄想、雜念。
2、必須付出耐心練習相當長的時間,才能將混亂的心安定下來。
七、數數念佛
1、念佛時不注意呼吸及其他任何事物,只注意自己在念佛。
2、念一句佛號,數一個數目:南無阿彌陀佛一,南無阿彌陀佛二,南無阿彌陀佛三……南無阿彌陀佛十,再從南無阿彌陀佛一念起、數起。
3、數數念佛時,會依然伴隨著妄念,沒有關系,需知有妄想是正常,不跟妄想跑就好。
4、心不要急躁,一發(fā)覺有妄念,趕快將注意力放在念佛的數目上。
5、頭腦里不要出現(xiàn)數目“字”的形象,但可以有默念佛號及數數目的聲音。
八、何以要數數念佛
1、佛號單純易念,不似數息復雜。
2、數息時,若控制呼吸,則會產生胸悶、頭痛的現(xiàn)象,數數念佛不注意呼吸,所以沒有這種問題。
3、一般人的心較混亂,可以一方面念佛,另一方面胡思亂想,易于養(yǎng)成散亂心念佛,若數數念佛則較易發(fā)現(xiàn)妄念,但是如果和數息比較,則數息又數數念佛,更易于察覺到妄想雜念的浮動。
所以不會數息,又感覺到數息數得很痛苦的人,可以改用數數念佛的方式;否則,還是以數息方法較好。
如何處理打坐引起的身心反應
打坐時,身體上一定會有不舒服的感覺,能不注意它是最好的辦法。背痛或許是感冒引起,腿痛、腿麻、腿酸,乃練習不足之故。腰酸、顎痛等,都是正常的現(xiàn)象,最好不要管它,如果沒有辦法不管時,可以輕輕地動一下,但不可有太大的動作,更不能時常移動身體,否則是越動越痛,造成心里不安。因此,要隨時練習著注意方法,而不管身體上的感覺。方法就是上面所提的:放松身體、放松頭部、數呼吸或數數念佛。這些方法用上力,就沒有身體不舒服的感覺來擾亂你打坐了。
日常生活中如何禪修
一、身心合一
身體在哪里,心就在哪里,身體在做什么,心就在做什么;手在做什么,腳在哪里,你的心就在哪里——身心不可分離,身心一致。例如:
1、在廚房中燒水、挑水、揀菜、切菜、洗菜,心就放在動作上,心中不起其他念頭。
2、如果在炒菜,手在動,心也要專心地在炒菜,頭腦里沒有其他的雜念。
3、如果喂小孩子食物飲料,則一心一意地只想喂小孩牛乳等食品,而沒有其他的念頭。自己的頭腦非常地清楚、輕松、愉快。
先計劃知道要做什么,如果已經計劃好的事情,在做的時候就不帶用頭腦想了,特別是在平常生活之中,有些是經常性的動作,譬如:漱口、刷牙、刮胡子、洗臉、穿衣服等動作,不知做過多少次了,就不必用腦思考,但是要想思考的事就必須思考,若不須思考之事則不必用腦想了再做。
往往有些慣性的動作,不須加以思考,一般人就胡思亂想地想其他的事,其實根本不用亂想,只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比如:掃地時,一掃把一掃把地掃,而且掃得很清楚,洗碗筷、吃飯等都應如此。
但是,第一次做的動作或處理事情,或者是對動作及事情根本不熟悉,首先必須思考,然后再想一想怎么做。正在做的時候,如果不清楚時,還是要想。這樣就不會動妄念,而且是一心一意地在做工作。
例如:一位母親剪了一株花拿在手上,思考著如何將花插在什么位置較適宜,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插好,在此過程中就是心無二念,不是在打妄念。反之,如果對剪花、插花的動作太習慣,結果手上拿了花,心里卻在想著:“小孩在那邊做什么?嗯!奇怪呀!為什么他那么安靜,到底他在干什么?咦!小孩在動了,他走路的聲音為什么那么地響呢?”請問這是不是妄念呢?是妄念。所以做任何一件事,均應將心放在那件事情上,心為那件事在做,就是在念而非妄念。因此要經常保持身體的動作和心的念頭,在合一的狀態(tài)。
二、心口一致
譬如:我正在說話,一句接一句地講給你們聽,結果我腦中卻又在想另外一件事,請問我是不是會語無倫次?當然會,因為口說心想,根本是兩回事。如果正在講這一句話,結果心里在想剛才講的第一句、第二句話,這也就是在胡思亂想。
因此,說一句話就是這一句話,說什么事,就是什么事,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說什么;講完一句,下一句話自然出來,不過在講話以前,先考慮要說些什么,不是想講什么就隨便說口而出,那就變成胡說八道,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講什么;或許也沒什么話可講,就是想用嘴巴不停地講,這就是妄想,不是心口一致。
心口一致必然知道自己要講什么,表達出來以后也是清清楚楚的,這是修行人對自己的身體的動作,語言的行為,都了解得清清楚楚,如此就不會做錯事、說錯話了。
三心眼一如
胡思亂想的人可從其眼神窺見,因為眼神飄忽不定,心中無主。不知看什么,表面上好像什么都看,事實上沒有集中焦點的對象,更不明白自己的眼睛為什么要看,就是不知道將眼睛定在何處,只是腦中的思想不斷地動,所以眼神也似幽浮般地飄動。因此之故,可從人的眼神中,觀察出此人是否思想集中、穩(wěn)定。
在日常生活之中,要對自己的任何一個動作全部負責,也就是“一步一個坑”,腳踏實地,步步為營。走路步步為營,講話也是步步為營,任何動作都該步步為營。不是雜亂無章,不是東一鎯頭西一鎚,而是要身心合一,心口合一。
少一些妄想,加一點正念,則智慧日增,可開慧眼,慧眼開了,必然是煩惱和困擾的消除,唯有心得穩(wěn)定,才能減少煩惱。唯有練習身心合一、心口一致,則心中的的煩惱必然日減。當外在的境界擾亂時,你只要注意自己心里在想什么?眼睛看什么?耳朵在聽什么?如此,注意觀看、聽聞等,煩惱就不存在,結果是該聽的聽到,該看的也看到。
比如:對方打來一拳,如果注意對方打出來的動作以及自己被打的感覺,那么心里就不會起煩惱,如果聽到別人罵你,清清楚楚的聽到聲音在罵,也知道自己是被罵的人,這時心中沒有煩惱。但是如果你心中起了波浪——我為什么被罵?他為什么打我?如此想的話,煩惱一定會展現(xiàn)出來,因為注意對方的緣故。反之,清清楚楚的注意自己的心念,則煩惱必定不存在。
- 圣嚴法師: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
- 圣嚴法師:生兒不為防老,積榖不為防饑
- 圣嚴法師: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(zhí)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
- 圣嚴法師:因為不和諧,所以需要彼此關懷
- 圣嚴法師: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合為一的
- 圣嚴法師:不論是否已經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
- 圣嚴法師:佛經難懂嗎?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?
- 圣嚴法師:何為“赤子之心”?如何保持心的清凈?
- 圣嚴法師:出生食是什么?
- 圣嚴法師: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?盡全力完成
- 圣嚴法師: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
- 圣嚴法師: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
- 圣嚴法師: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?佛教有世界末日嗎?
- 圣嚴法師:積極而不緊張,工作要趕不要急
- 圣嚴法師: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,該怎么醒悟呢?
- 圣嚴法師:世間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
- 圣嚴法師:應以怎樣的態(tài)度與人相處?
- 圣嚴法師: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?
- 圣嚴法師:如何離苦?遠離苦的感受
- 圣嚴法師:什么是“怨憎會”與“愛別離”?人際關系的痛苦
- 星云大師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;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(jié)。
- 正如法師:念《心經》比《大悲咒》更好嗎?
- 印光大師:安士全書白話解
- 凈慧大師:凈慧法師《楞嚴經》淺譯
- 星云大師:星云大師談《心經》
- 文珠法師:妙法蓮華經
- 大寂尼師: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《地藏經》嗎?
- 仁清法師: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,請法師開示
- 星云大師: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(附普賢行愿品全文)
- 圣嚴法師: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:金剛經
- 惟覺法師: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
- 心律法師:吃虧是福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
- 心律法師:什么人與佛有緣?
- 文珠法師:大方廣佛華嚴經
- 星云大師:千江映月
- 虛云法師:多誦讀《普門品》和《地藏經》
- 星云大師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凈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- 達摩祖師:《破相論》原文
- 永明延壽:宗鏡錄
- 正如法師: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大安法師:無量壽經
- 未知:星云大師講解
- 正如法師: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
- 明空法師:明空法師:《心經》中的般若智慧
- 印光大師:不科學的求子秘方,但是很靈驗
- 星云大師: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
- 星云大師:朝看花開滿樹紅,暮看花落樹還空;若將花比人間事,花與人間事一同。
- 凈界法師: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?
- 仁清法師:《大悲咒》的九種世間利益
- 正如法師: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?
- 印光大師: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,有個簡單方法
- 星云大師: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?
- 星云大師: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凈身;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?
- 大安法師:大安法師講解
- 明安法師:把握當下不后悔
- 星云大師:天為羅帳地為氈,日月星辰伴我眠;夜間不敢長伸足,恐怕踏破海底天。
- 凈慧法師:凈慧法師:《妙法蓮華經》淺釋
- 白云禪師: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整偏見
- 宗性法師: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廣欽和尚: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弘一法師/慶裕:做真實的自己
- 慈莊法師: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覺真法師: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覺真法師: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覺真法師: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覺真法師: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慧廣法師:錯了怎么辦?
- 崇慈法師: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慧廣法師: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本源法師: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如瑞法師: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: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靜波法師: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,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
- 濟群法師: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
- 清凈法師: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
- 仁禪法師:五種適合絕大多數人修的「持名念佛」方法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如瑞法師: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靜波法師:佛法的中道觀
- 濟群法師: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如瑞法師: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福慧獲法喜
- 本源法師: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靜波法師: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濟群法師: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本源法師: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瑞法師: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明海法師: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如瑞法師: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本源法師: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濟群法師: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如瑞法師: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本源法師: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濟群法師: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本源法師: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如瑞法師: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理海法師: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[生活故事]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
- [佛與人生]妨礙善行,損耗錢財的六種過失,在家佛教徒要防范
- [漢傳人物問答]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?
- [佛化家庭]世間的孝有幾種,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?
- [白云禪師]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整偏見
- [宗性法師]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[佛與人生]放下過去,期待明天,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
- [佛學常識]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?佛說四圣諦的目的
- [人物故事]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?濟顛和尚的神奇?zhèn)髡f
- [禪宗文化]靈隱寺在哪?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
- [黑茶]認識黑茶,黑茶的分類與營養(yǎng)功效
- [禪宗思想]禪宗的“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”
- [廣欽和尚]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[宗門故事]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,而是真
- [普洱茶]小寒喝什么茶?普洱熟茶、黑茶、紅茶
- [佛理禪機]知足不是得少為足
- [生活故事]因為有禪,所以有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