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起顏回……
想起顏回……
明 海
竟然又想起顏回,這位孔夫子的上首弟子。
“賢哉,回也!一簞食,一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不也不改其樂。賢哉,回也!”
孔子這樣贊嘆他的這位愛徒。
最早讀到這一段話是在十多年前,那時我還是一個少年,只身在外求學,形單影只。顏回的形象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田,使我在寂寞中,心生一份莊嚴和自負。
翻一翻《論語》,有關顏回的句子實在不算多。其中主要是孔子對他的贊嘆,我留心統(tǒng)計了一下,除“賢哉”這一段外還有下面幾條:
其一,夫子說顏回終日聽他的教導,“不違如愚”,下去一省察,原來“回也不愚”。
其二,孔子問他的另外一位弟子子貢:“你和顏回比哪個強?”子貢忙答:“我哪能和顏回比呀!顏回聞一以知十,我只能聞一知二”,于是孔子感嘆道:“弗如也,吾與汝弗如也!”
其三,是魯哀公問孔子弟子中哪位好學,孔子說:“有顏回者好學,不遷怒,不貳過,不幸短命死矣。今也則亡,未聞好學者也!
其四,孔子贊嘆顏回“三月不違仁”,至于其他的弟子只能偶爾一至(“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”)
其五,孔子引顏回為同志者,他對顏回說:“能發(fā)揮才德就發(fā)揮,不能發(fā)揮就退藏自養(yǎng),只有我和你能做到這一點”(“唯我與爾有是夫!”)
其六,孔子贊嘆顏回一聞師教就能立刻去實行。(“語之而不惰者,其回也與!”)
其七,孔子贊嘆顏回虛懷若谷。(“回也,其庶乎!屢空!)
還有一處,孔子對顏回似乎有些不滿意,說顏回不能幫助他,因為顏回對他的教導“無所不悅”這是瑕疵,還是美德?依我看,卻難以定言。
另外有兩條,一是顏回對夫子的贊嘆和感恩(“仰之彌高、鉆之彌堅,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,……”)。一是孔子向顏回解釋克己復禮,顏回表示:“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!”
這就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--顏回,可惜天不假年,三十二歲上就去世了。顏回去世后,孔子“哭之慟”,連連嘆息:“天喪予,天喪予!”
《論語》里有關顏回的記載,大致就是這些。其中最能傳達顏回人格氣質的還是“賢哉”一段。這幾句話足以喚起我們關于一位圣徒的想象:文弱,沉默;在偏僻的巷陌里,簞食瓢飲,兀坐終日;落落寡合,卻怡然自樂……。
但你不可以說這是一種枯寂與逃避,因為這淡泊的生命景象中分明透露出活潑、堅毅的信息,那種以道自任的勇氣,確乎不拔的力量會使人發(fā)問:顏回,他看到了什么,體悟到了什么,使他如此樂之不疲、隨順自安?
這不是我個人的想象。
顏回,確實打動了以后歷史上的許多人。最最典型的是宋代以后,受禪宗的影響,儒者們委棄訓詁辭章之學轉而探尋孔門心法,他們關注的第一個題目便是所謂的“孔顏樂處”。顏回身居陋巷,不改其樂,孔子是“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!(語見《論語. 述而)那么,他們樂在何處呢?宋代理學的第一個大儒周敦頤就教他的弟子程頤、程顥“尋孔顏樂處,所樂何事”這分明就是禪宗參話頭的功夫。周敦頤曾隨佛印禪師參禪。有一天看見窗外草生,大悟,說:“與自家意思一般!彼鞂懥艘皇踪收Z呈與佛印禪師,其中最后兩句說“草深窗外松當道,盡日令人看不厭。”“看不厭”那就是其樂陶陶了。想必周敦頤體悟到了“孔顏樂處”。
至于二程參“孔顏樂處”開悟與否,不得而知。但從程顥后來寫的一首詩看,他似乎已通達了“孔顏樂處”。這首詩說:
閑來無事不從容,睡覺東窗日已紅。
萬物靜觀皆自得,四時佳興與人同。
道通天地有形外,思入風云變態(tài)中。
富貴不淫貧賤樂,男兒到此自豪雄。
和顏回的渾然不覺比起來,這里顯出一些自負和造作,但能做到“萬物靜觀皆自得”,已是大不容易。
顏回之樂,所樂何事?這對于今天的我們是一個難以參透的謎。顏回自然不是樂簞瓢陋巷,我們不能說他是一個貧窮主義者。顏回不是一個以苦為樂的人,關鍵是他能雖苦尤樂。他的樂是自足自發(fā)的,不以外在環(huán)境為轉移,是絕對的。那就象是一股永不枯竭的泉水,汨汨不息,無有窮盡。朝如是,夕如是;貧賤如是,富貴如是;甚至,生如是,死亦如是。
慚愧呀,我們這些現(xiàn)代人!
我們整日在塵欲中忙碌奔波,有幾個人還能欣賞自性中那份本有的安祥與快樂?有幾個人能不借助外在聲色的刺激度過一個充實的周末?又有幾個人能獨自在燈下讀完一本圣賢書而心不外鶩?
很少很少。
所以,我們迷惘苦悶,我們沒有了脊梁骨,我們會圍觀一位落水者的掙扎而無動于衷,我們會無視街頭歹徒的暴行匆匆逃走;預言:“末日”的流言蜚語會讓我們惶恐不安,巫婆神漢的魔幻表演能使我們心醉神迷、顛倒狂亂……。
也有一些人冷靜下來,找到了佛法。但我衷心祝愿他們不要以一種急功近利和股票投機的商業(yè)心理去學佛,那樣就會忘失自己生命中本有的財富而始終得不到安樂。
佛法是一種安樂法門,它是要我們以法自安安他,以法自樂樂他。這個法在哪里呢?就在我們的自性里,就在我們生命的當下。如果我們能返觀內照,承擔得起,則樂自心生,向別人說一句都來不及。
這,正是顏回之樂的真意。
顏回,這位圣徒,他的靜定的身影展示出生命本來的自然風光。我又想起他來……。
原載1995年《禪刊》第四期
- 上一篇:一個僧人的宗教體驗
- 下一篇:丹青繪道意 翰墨寫人生——親近本慧法師散記
- 明海法師: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明海法師: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,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,對嗎?
- 明海法師:什么是平常心?怎么修行自己的心?
- 明海大和尚:請轉法輪的意思是什么?
- 明海法師:法俗眷屬是什么意思?
- 明海法師:佛有分別心嗎,為什么有的人生來就有錢、漂亮?
- 明海法師:紅塵自度,個人修行個人了
- 明海大和尚:如何跟沒有宗教信仰的家人溝通?
- 明海法師:只要有一定的旋律、韻律,都可以叫做佛教音樂?
- 明海法師:在原始佛教中,是否有音樂?
- 明海法師:如何修慈心禪?以什么為對象來修行?
- 明海法師:凡夫有情緒是正常的,不要過分地苛責自己
- 明海法師:什么是五戒?佛為在家弟子制定的行為規(guī)范
- 明海法師:佛教徒可以燒紙錢給亡人嗎?
- 明海法師:修行人要注意哪些問題?該怎么做?
- 明海法師:佛教的師父是只屬于某個弟子還是某些弟子?
- 明海法師:什么是出離心?真正的出離心
- 明海法師:佛教的忍辱是指什么?有智慧的忍耐
- 明海法師:原諒自己就是保護自己
- 明海法師:可以去道觀拜佛祖嗎?
- 星云大師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;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(jié)。
- 正如法師:念《心經》比《大悲咒》更好嗎?
- 印光大師:安士全書白話解
- 凈慧大師:凈慧法師《楞嚴經》淺譯
- 星云大師:星云大師談《心經》
- 文珠法師:妙法蓮華經
- 大寂尼師: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《地藏經》嗎?
- 仁清法師: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,請法師開示
- 星云大師: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(附普賢行愿品全文)
- 圣嚴法師: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:金剛經
- 惟覺法師: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
- 心律法師:吃虧是福
- 夢參法師: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
- 心律法師:什么人與佛有緣?
- 文珠法師:大方廣佛華嚴經
- 星云大師:千江映月
- 虛云法師:多誦讀《普門品》和《地藏經》
- 星云大師: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;六根清凈方為道,退步原來是向前。
- 達摩祖師:《破相論》原文
- 永明延壽:宗鏡錄
- 正如法師: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大安法師:無量壽經
- 未知:星云大師講解
- 正如法師: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
- 明空法師:明空法師:《心經》中的般若智慧
- 印光大師:不科學的求子秘方,但是很靈驗
- 星云大師: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;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?
- 星云大師:朝看花開滿樹紅,暮看花落樹還空;若將花比人間事,花與人間事一同。
- 凈界法師: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?
- 仁清法師:《大悲咒》的九種世間利益
- 正如法師: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?
- 印光大師: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,有個簡單方法
- 星云大師: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?
- 星云大師: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凈身;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?
- 大安法師:大安法師講解
- 明安法師:把握當下不后悔
- 星云大師:天為羅帳地為氈,日月星辰伴我眠;夜間不敢長伸足,恐怕踏破海底天。
- 凈慧法師:凈慧法師:《妙法蓮華經》淺釋
- 白云禪師: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整偏見
- 宗性法師: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廣欽和尚: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弘一法師/慶裕:做真實的自己
- 慈莊法師: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覺真法師: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覺真法師: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覺真法師: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覺真法師: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慧廣法師:錯了怎么辦?
- 崇慈法師: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慧廣法師: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本源法師: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如瑞法師: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
- 明海大和尚: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: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
- 靜波法師: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,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
- 濟群法師: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
- 清凈法師: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
- 仁禪法師:五種適合絕大多數人修的「持名念佛」方法
- 凈善法師:凈善法師: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?
- 如瑞法師:身外之財終舍離,所造之業(yè)如影隨
- 靜波法師:佛法的中道觀
- 濟群法師: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?利根是天生的嗎?
- 如瑞法師:佛性不分南與北,為人不與比高低,廣修;郢@法喜
- 本源法師:學習佛陀冥想靜坐,就可以悟道成佛嗎?
- 靜波法師: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
- 濟群法師: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,目的是什么?
- 本源法師: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,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
- 如瑞法師:什么是不善業(yè),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(yè)?
- 明海法師:當業(yè)障現(xiàn)前時怎么辦?隨緣了業(yè),究竟解脫
- 濟群法師: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,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?
- 如瑞法師: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
- 本源法師: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要保持一定的距離
- 濟群法師:佛教對世界的認識——因緣因果
- 如瑞法師:護念他人善用心,學佛慈悲須踐行
- 本源法師: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?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
- 濟群法師:真正完美的人生,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
- 本源法師:只有無漏的福德,才是真正的功德
- 如瑞法師: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
- 理海法師:無論哪種供養(yǎng),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
- [生活故事]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
- [佛與人生]妨礙善行,損耗錢財的六種過失,在家佛教徒要防范
- [漢傳人物問答]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?
- [佛化家庭]世間的孝有幾種,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?
- [白云禪師]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整偏見
- [宗性法師]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[佛與人生]放下過去,期待明天,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
- [佛學常識]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?佛說四圣諦的目的
- [人物故事]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?濟顛和尚的神奇?zhèn)髡f
- [禪宗文化]靈隱寺在哪?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
- [黑茶]認識黑茶,黑茶的分類與營養(yǎng)功效
- [禪宗思想]禪宗的“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”
- [廣欽和尚]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[宗門故事]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,而是真
- [普洱茶]小寒喝什么茶?普洱熟茶、黑茶、紅茶
- [佛理禪機]知足不是得少為足
- [生活故事]因為有禪,所以有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