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三·子路第十三
[疏]○正義曰:此篇論善人君子為邦教民、仁政孝弟、中行常德,皆治國修身之要,大意與前篇相類,且回也入室,由也升堂,故以為次也。
子路問政。子曰:“先之,勞之!笨自:“先導(dǎo)之以德,使民信之,然後勞之。《易》曰:‘說以先民,民忘其勞!闭堃。曰:“無倦。”孔曰:“子路嫌其少,故請益。曰無倦者,行此上事,無倦則可!
[疏]“子路問政”至“無倦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言政先德澤也!白釉:先之勞之”者,言為德政者,先導(dǎo)之以德,使民信之,然後可以政役之事勞之,則民從其令也!罢堃妗闭,子路嫌其少,故更請益之。“曰:無倦”者,夫子言行此上事無倦怠則可也。
○注“《易》曰:說以使民,民忘其勞”。
○正義曰:此《周易·兌卦·彖辭》文也。言先以說豫撫民,然後使之從事,則民皆竭力,忘其勞苦也。引之以證先之、勞之之義也。
仲弓為季氏宰,問政。子曰:“先有司,王曰:“言為政當(dāng)先任有司而後責(zé)其事!鄙庑∵^,舉賢才!痹:“焉知賢才而舉之?”曰:“舉爾所知,爾所不知,人其舍諸?”孔曰:“女所不知者,人將自舉其所知,則賢才無遺!
[疏]“仲弓”至“舍諸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言政在舉賢也!爸俟瓰榧臼显,問政”者,冉雍為季氏家宰,而問政於夫子也!白釉:先有司,赦小過,舉賢才”者,有司,屬吏也。言為政當(dāng)先委任屬吏,各有所司,而後責(zé)其成事。赦放小過,寬則得眾也。舉用賢才,使官得其人,野無遺逸,是政之善也!霸:焉知賢才而舉之”者,仲弓聞使舉賢,意言賢才難可偏知,故復(fù)問曰:“安知賢才而得舉用之也?”“曰:舉爾所知。爾所不知,人其舍諸”者,舍,置也。諸,之也。夫子教之曰:“但舉女之所知。女所不知,人將自舉之,其肯置之而不舉乎?“既各舉其所知,則賢才無遺。
子路曰:“衛(wèi)君待子而為政,子將奚先?”包曰:“問往將何所先行!弊釉:“必也正名乎!”馬曰:“正百事之名!弊勇吩:“有是哉,子之迂也!奚其正?”包曰:“迂猶遠(yuǎn)也。言孔子之言遠(yuǎn)於事!弊釉:“野哉,由也!孔曰:“野猶不達(dá)!本屿镀渌恢,蓋闕如也。包曰:“君子於其所不知,當(dāng)闕而勿據(jù)。今由不知正名之義,而謂之迂遠(yuǎn)!泵徽齽t言不順,言不順則事不成,事不成則禮樂不興,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,孔曰:“禮以安上,樂以移風(fēng),二者不行,則有淫刑濫罰!毙塘P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,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王曰:“所名之事必可得而明言,所言之事必可得而遵行。”君子於其言,無所茍而已矣。”
[疏]“子路”至“而已矣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論政在正名也!白勇吩:衛(wèi)君待子而為政,子將奚先”者,奚,何也。案《世家》:孔子自楚反乎衛(wèi),是時衛(wèi)君輒父不得立,在外,諸侯數(shù)以為讓,而孔子弟子多仕於衛(wèi),衛(wèi)君欲得孔子為政,故子路問之曰:“往將何以先行?”“子曰:必也正名乎”者,言將先正百事之名也!白勇吩:有是哉,子之迂也!奚其正”者,迂猶遠(yuǎn)也。子路言:“豈有若是哉,夫子之言遠(yuǎn)於事也!何其正名乎?”“子曰:野哉,由也”者,野猶不達(dá)也。夫子見子路言迂,故曰:“不達(dá)理哉,此仲由也!”“君子於其所不知,蓋闕如也”者,此責(zé)子路不知正名之義而便言迂遠(yuǎn)也。言君子於其所不知,蓋當(dāng)闕而勿據(jù)。今由不知正名之義而便謂之迂遠(yuǎn),不亦野哉!懊徽齽t言不順,言不順則事不成,事不成則禮樂不興,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,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”者,此孔子更陳正名之理也。夫事以順成,名由言舉。名若不正則言不順序,言不順序則政事不成。政事不成,則君不安於上,風(fēng)不移於下,是禮樂不興行也。禮樂不行,則有淫刑濫罰,故不中也。刑罰枉濫,民則蹐地局天,動罹刑網(wǎng),故無所錯其手足也!肮示用乜裳砸,言之必可行也。君子於其言,無所茍而已矣”者,此又言正名之事,非為茍且也。君子名此事,必使可明言,言此事必可遵行。君子於其所言,無茍且。若名之不可言,言之不可行,是茍且而言也。
○注“孔曰”至“濫罰”。
○正義曰:云“禮以安上,樂以移風(fēng)”者,《孝經(jīng)·廣要道章》文,言禮所以正君臣父子之別,明男女長幼之序,故可以安上化下,風(fēng)移俗易。先入樂聲,變隨人心,正由君德,正之與變,因樂而彰,故可以移風(fēng)易俗也。云“二者不行,則有淫刑濫罰”者,《禮運》云:“禮者,所以治政安君也。政不正則君位危,君位危則大臣倍,小臣竊。刑肅而俗敝,則法無常!庇帧稑酚洝吩:“五刑不用,百姓無患,天子不怒,如此則樂達(dá)矣!惫识Y樂二者不行,則刑罰淫濫而不中也。
○注“王曰”至“道行”。
○正義曰:云“所名之事必可得而明言”者,若禮,人名不以國,以國則廢名,是不可明言也。云“所言之事必可得而遵行”者,《緇衣》曰:“可言也,不可行,君子弗言也?尚幸,不可言,君子弗行也!毙苁显:“君子賢人可行,不可言作凡人法。若曾子有母之喪,水漿不入於口七日,不可言說以為法,是不可遵行也!笔且钥擅餮,可遵行,而後君子名言之也。
樊遲請學(xué)稼。子曰:“吾不如老農(nóng)。”請學(xué)為圃。曰:“吾不如老圃。”馬曰:“樹五谷曰稼。樹菜蔬曰圃!狈t出。子曰:“小人哉,樊須也!上好禮,則民莫敢不敬。上好義,則民莫敢不服。上好信,則民莫敢不用情?自:“情,情實也。言民化於上,各以實應(yīng)!狈蛉缡,則四方之民襁負(fù)其子而至矣,焉用稼!”包曰:“禮義與信,足以成德,何用學(xué)稼以教民乎?負(fù)者以器曰襁!
[疏]“樊遲”至“用稼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言禮義忠信為治民之要。“樊遲請學(xué)稼”者,樹五谷曰稼。弟子樊須謂於夫子,學(xué)播種之法,欲以教民也!白釉:吾不如老農(nóng)”者,孔子怒其不學(xué)禮義而學(xué)稼種,故拒之,曰:“稼種之事,吾不如久老之農(nóng)夫也!薄罢垖W(xué)為圃”者,樹菜蔬曰圃。樊遲又請於夫子,學(xué)樹藝菜蔬之法!霸:吾不如老圃”者,亦拒其請也,言:“樹藝菜蔬之法,吾不如久老為圃者!薄胺t出。子曰:小人哉,樊須也”者,樊遲既請而出,夫子與諸弟子言曰:“小人哉,此樊須也!”謂其不學(xué)禮義而學(xué)農(nóng)圃,故曰小人也!吧虾枚Y,則民莫敢不敬。上好義,則民莫敢不服。上好信,則民莫敢不用情”者,孔子遂言禮義與信可以教民也。禮毋不敬,故上好行禮,則民化之,莫敢不敬也。人聞義則服,故上好行義,則民莫敢不服也。以信待物,物亦以實應(yīng)之,故上若好信,則民莫不用其情。情猶情實也。言民於上,各以實應(yīng)也。夫如是,則四方之民襁負(fù)其子而至矣。“焉用稼”者,此又言夫禮義與信足以成德化民,如是則四方之民感化自來,皆以襁器背負(fù)其子而至矣,何用學(xué)稼以教民乎?
○注“樹五谷曰稼。樹菜蔬曰圃”。
○正義曰:樹者,種殖之名。五谷者,黍稷麻麥豆也。《周禮注》云:“種谷曰稼,如嫁女以有所生也!薄吨芏Y·大宰職》云:“園圃,毓草木。”注云:“樹果蓏曰圃。園,其樊也!比粍t園者,外畔藩蘺之名。其內(nèi)之地,種樹菜果,則謂之圃。蔬則菜也。鄭玄《周禮注》云:“百草根實可食者!薄夺屘臁吩:“蔬不熟為饉!惫痹:“凡草菜可食者通名為蔬。”
○注“負(fù)者以器曰襁”。
○正義曰:《博物志》云:“織縷為之,廣八尺,長丈二,以約小兒於背!
子曰:“誦《詩》三百,授之以政,不達(dá);使於四方,不能專對,雖多,亦奚以為?”專猶獨也。
[疏]“子曰:誦《詩》三百,授之以政,不達(dá);使於四方,不能專對,雖多,亦奚以為?”
○正義曰:此章言人之才學(xué)貴於適用。若多學(xué)而不能用,則如不學(xué)也。誦謂諷誦!吨芏Y注》云:“倍文曰諷。以聲節(jié)之曰誦!对姟酚小秶L(fēng)》、《雅》、《頌》,凡三百五篇,皆言天子諸侯之政也。古者使適四方,有會同之事,皆賦《詩》以見意。今有人能諷誦《詩》文三百篇之多,若授之以政,使居位治民,而不能通達(dá);使於四方,不能獨對,諷誦雖多,亦何以為。言無所益也。
子曰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。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!绷,教令也。
[疏]“子曰:其身正,不令而行。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言為政者當(dāng)以身先也。言上之人,其身若正,不在教令,民自觀化而行之。其身若不正,雖教令滋章,民亦不從也。
子曰:“魯、衛(wèi)之政,兄弟也”。包曰:“魯,周公之封。衛(wèi),康叔之封。周公、康叔既為兄弟,康叔睦於周公,其國之政亦如兄弟!
[疏]“子曰:魯、衛(wèi)之政,兄弟也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孔子評論魯、衛(wèi)二國之政相似,如周公、康叔之為兄弟也。魯、周公之封。衛(wèi),康叔之封。周公、康叔既為兄弟,康叔睦於周公,其國之政亦如兄弟也。
子謂衛(wèi)公子荊,“善居室。王曰:“荊與蘧瑗、史楢并為君子!笔加,曰‘茍合矣\’;少有,曰‘茍完矣\’;富有,曰‘茍美矣\’。
[疏]“子謂”至“美矣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孔子稱謂衛(wèi)公子荊有君子之德也!吧凭邮摇闭,言居家理也!笆加,曰茍合矣”者,家始富有,不言己才能所致,但曰茍且聚合也。“少有,曰茍完矣”者,又少有增多,但曰茍且完全矣!案挥,曰茍美矣”者,富有大備,但曰茍且有此富美耳,終無泰侈之心也。
○注“王曰:荊與蘧瑗、史楢并為君子”。
○正義曰:案《左傳》襄二十九年,“吳公子札來聘。遂適衛(wèi),說蘧瑗、史狗、史楢、公子荊、公叔發(fā)、公子朝,曰:‘衛(wèi)多君子,未有患也!笔桥c蘧瑗、史楢并為君子也。
子適衛(wèi),冉有仆?自:“孔子之衛(wèi),冉有御!弊釉:“庶矣哉!”孔曰:“庶,眾也。言衛(wèi)人眾多!比接性:“既庶矣,又何加焉?”曰:“富之!痹:“既富矣,又何加焉?”曰:“教之!
[疏]“子適”至“教之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言治民之法也!白舆m衛(wèi),冉有仆”者,適,之也?鬃又l(wèi),冉有為仆以御車也!白釉:庶矣哉”者,庶,眾也。至衛(wèi)境,見衛(wèi)人眾多,故孔子嘆美之。冉有曰:“既庶矣,又何加焉”者,言民既眾多,復(fù)何加益也!霸:富之”者,孔子言當(dāng)施舍薄斂,使之衣食足也!霸:既富矣,又何加焉”者,冉有言民既饒足,復(fù)何加益之!霸:教之”者,孔子言當(dāng)教以義方,使知禮節(jié)也。
子曰:“茍有用我者,期月而已可也,三年有成。”孔曰:“言誠有用我於政事者,期月而可以行其政教,必三年乃有成功!
[疏]“子曰:茍有用我者,期月而已可也,三年有成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孔子自言為政之道也。茍,誠也。期月,周月也,謂周一年之十二月也?鬃友哉\有用我於政事者,期月而可以行其政教,必滿三年乃有成功也。
子曰:“‘善人為邦百年,亦可以勝殘去殺矣!踉:“勝殘,殘暴之人使不為惡也。去殺,不用刑殺也!闭\哉是言也!”孔曰:“古有此言,孔子信之!
[疏]“子曰:‘善人為邦百年,亦可以勝殘去殺矣。’誠哉是言也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言善人君子治國至於百年以來,亦可以勝殘暴之人,使不為惡,去刑殺而不用矣!罢\哉是言”者,古有此言,孔子信之,故曰:“誠哉是言也!
子曰:“如有王者,必世而後仁!笨自:“三十年曰世。如有受命王者,必三十年仁政乃成。”
[疏]“子曰:如有王者,必世而後仁”。
○正義曰:三十年曰世。此章言如有受天命而王天下者,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。
子曰:“茍正其身矣,於從政乎何有?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”
[疏]子曰:“茍正其身矣,於從政乎何有?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”
○正義曰:此章言政者正也,欲正他人,在先正其身也。茍,誠也。誠能自正其身,則於從政乎何有?言不難也。若自不能正其身,則雖令不從!叭缯撕巍,言必不能正人也。
冉子退朝。周曰:“謂罷朝於魯君!弊釉:“何晏也?”對曰:“有政!瘪R曰:“政者,有所改更匡正!弊釉:“其事也。馬曰:“事者,凡行常事。”如有政,雖不吾以,吾其與聞之!瘪R曰:“如有政,非常之事,我為大夫,雖不見任用,必當(dāng)與聞之!
[疏]“冉子”至“聞之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明政、事之別也!叭阶油顺闭,時冉有臣於季氏。朝廷曰退,謂罷朝於魯君也。“子曰:何晏也”者,晏,晚也。孔子訝其退朝晚,故問之。“對曰:有政”者,冉子言,有所改更匡正之政,故退晚也!白釉:其事也。如有政,雖不吾以,吾其與聞之”者,孔子言,女之所謂政者,但凡行常事耳。設(shè)如有大政非常之事,我為大夫,雖不見任用,必當(dāng)與聞之也。
○注“周曰:謂罷朝於魯君”。
○正義曰:周氏以為,夫子云“雖不吾以,吾其與聞”,皆論若朝之事,故云罷朝於魯君。鄭玄以冉有臣於季氏,故以朝為季氏之朝!渡賰x》云:“朝廷曰退。”謂於朝廷之中,若欲散還,則稱曰退。以近君為進(jìn),還私遠(yuǎn)君為退朝。此退朝謂罷朝也。
○注“馬曰:事者,凡行常事”。
○正義曰:案昭二十五年《左傳》曰:“為政事、庸力、行務(wù)以從四時!倍蓬A(yù)曰:“在君為政,在臣為事!倍乓鈸(jù)此文,時冉子仕於季氏,稱季氏有政,孔子謂之為事,是在君為政,在臣為事也。何晏以為,仲尼稱孝友是亦為政,明其政、事通言,但隨事大小異其名耳,故不同鄭、杜之說,而取周、馬之言,以朝為魯君之朝,以事為君之凡行常事也。
定公問:“一言而可以興邦,有諸?”孔子對曰:“言不可以若是,其幾也。王曰:“以其大要,一言不能正興國。幾,近也。有近一言可以興國!比酥栽:‘為君難,為臣不易!缰獮榫y也,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?”孔曰:“事不可以一言而成。如知此,則可近也!痹:“一言而喪邦,有諸?”孔子對曰:“言不可以若是,其幾也。人之言曰:‘予無樂乎為君,唯其言而莫予違也!自:“言無樂於為君。所樂者,唯樂其言而不見違。”如其善而莫之違也,不亦善乎?如不善而莫之違也。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?”孔曰:“人君所言善,無違之者,則善也。所言不善,而無敢違之者,則近一言而喪國!
[疏]“定公”至“邦乎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言為君之道也。“定公問:一言而可以興邦,有諸”者,魯君定公問於孔子,為君之道,有一言善而可以興其國,有之乎?孔子對曰:“言不可以若是,其幾也”者,幾,近也。孔子以其大要,一言不能正興國,故云言不可以若是。有近一言可以興國者,故云其幾也!叭酥栽:‘為君難,為臣不易!缰獮榫y也,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”者,此孔子稱其近興國之一言也。事不可以一言而成,如人君知此為君難,此則可近也!霸:一言而喪邦,有諸”者,定公又問曰:“人君一言不善而致亡國,有之乎?”“孔子對曰:言不可以若是,其幾也”者,亦言有近一言可以亡國也!叭酥栽:‘予無樂乎為君,唯其言而莫予違也”者,此舉近亡國之一言也。言我無樂於為君,所樂者,唯樂其言而不見違也!叭缙渖贫`也,不亦善乎?如不善而莫之違也,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”者,此孔子又評其理,言人君所言善,無違之者,則善也。所言不善,而無敢違之者,則近一言而亡國也。
葉公問政。子曰:“近者說,遠(yuǎn)者來!
[疏]“葉公”至“者來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楚葉縣公問為政之法於孔子也。子曰:“當(dāng)施惠於近者,使之喜說,則遠(yuǎn)者當(dāng)慕化而來也!
子夏為莒父宰,問政。鄭曰:“舊說云:莒父,魯下邑!弊釉:“無欲速,無見小利。欲速則不達(dá),見小利大大事不成。”孔曰:“事不可以速成,而欲其速則不達(dá)矣。小利妨大,則大事不成!
[疏]“子夏”至“不成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弟子子夏為魯下邑莒父之宰,問為政之法於夫子也!白釉:無欲速,無見小利”者,言事有程期,無欲速成,當(dāng)存大體,無見小利也!坝賱t不達(dá),見小利則大事不成”者,此又言其欲速、見小利害政之意。若事不可以速成者,而欲其速,則其事不達(dá)矣。務(wù)見小利而行之,則妨大政,故大事不成也。
葉公語孔子曰:“吾黨有直躬者,孔曰:“直躬,直身而行!逼涓溉裂,而子證之。”周曰:“有因而盜曰攘!笨鬃釉:“吾黨之直者異於是。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!
[疏]“葉公”至“中矣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明為直之禮也!叭~公語孔子曰:吾黨有直躬者”,躬,身也。言吾鄉(xiāng)黨中有直身而行者!捌涓溉裂,而子證之”者,此所直行之事也。有因而盜曰攘。言因羊來入己家,父即取之,而子言於失羊之主,證父之盜。葉公以此子為直行,而夸於孔子也。“孔子曰:吾黨之直者異於是。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”者,孔子言此,以拒葉公也。言吾黨之直者,異於此證父之直也,子茍有過,父為隱之,則慈也;父茍有過,子為隱之,則孝也。孝慈則忠,忠則直也,故曰直在其中矣。今律,大功以上得相容隱,告言父祖者入十惡,則典禮亦爾。而葉公以證父為直者,江熙云:“葉公見圣人之訓(xùn),動有隱諱,故舉直躬,欲以此言毀訾儒教,抗衡中國。夫子答之,辭正而義切,荊蠻之豪喪其夸矣!
樊遲問仁。子曰:“居處恭,執(zhí)事敬,與人忠。雖之夷狄,不可棄也!卑:“雖之夷狄無禮義之處,猶不可棄去而不行!
[疏]“樊遲”至“棄也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明仁者之行也。弟子樊遲問仁於孔子!白釉:居處恭,執(zhí)事敬,與人忠。雖之夷狄,不可棄也”者,言凡人居處多放恣,執(zhí)事則懈惰,與人交則不盡忠。唯仁者居處恭謹(jǐn),執(zhí)事敬慎,忠以與人也。此恭敬及忠,雖之適夷狄無禮義之處,亦不可棄而不行也。
子貢問曰:“何如斯可謂之士矣?”子曰:“行已有恥,孔曰:“有恥者,有所不為!笔轨端姆,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!痹:“敢問其次!痹:“宗族稱孝焉,鄉(xiāng)黨稱弟焉!痹:“敢問其次!痹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為次矣!编嵲:“行必果,所欲行必果敢為之。硁硁者,小人之貌也。抑亦其次,言可以為次!痹:“今之從政者何如?”子曰:“噫!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?”鄭曰:“噫,心不平之聲。筲,竹器,容斗二升。算,數(shù)也!
[疏]“子貢”至“算也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明士行也!白迂晢栐:何如斯可謂之士矣”者,士,有德之稱,故子貢問於孔子曰:“其行如何,斯可謂之士矣!”“子曰:行已有恥,使於四方,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”者,此答士之高行也。言行已之道,若有不善,恥而不為。為臣奉命出使,能遭時制宜,不辱君命。有此二行,可謂士矣!霸:敢問其次”者,子貢復(fù)問士之為行次此於二者云何。“曰:宗族稱孝焉,鄉(xiāng)黨稱弟焉”者,此孔子復(fù)為言其士行之次也。宗族,同宗族屬也。善事父母為孝,宗族內(nèi)親,見其孝而稱之。善事長上為弟,鄉(xiāng)黨差遠(yuǎn),見其弟而稱之也!霸:敢問其次”者,子貢又問更有何行可次於此也。“曰: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為次矣”者,孔子又為言其次也。若人不能信以行義,而言必執(zhí)信。行不能相時度宜,所欲行者,必果敢為之。硁硁然者,小人之貌也。言此二行,雖非君子所為,乃硁硁然小人耳。抑,辭也。抑亦其次,言可以為次也!霸:今之從政者何如”者,子貢復(fù)問今之從政之士其行何如也。“子曰:噫!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”者,噫,心不平之聲。斗,量名,容十升。筲,竹器,容斗二升。算,數(shù)也?鬃訒r見從政者皆無士行,唯小器耳,故心不平之,而曰:“噫!今斗筲小器之人,何足數(shù)也!”言不足數(shù),故不述其行。
子曰:“不得中行而與之,必也狂、狷乎!包曰:“中行,行能得其中者。言不得中行,則欲得狂、狷者!笨裾哌M(jìn)取,狷者有所不為也。”包曰:“狂者進(jìn)取於善道,狷者守節(jié)無為,欲得此二人者,以時多進(jìn)退,取其恒一。”
[疏]“子曰”至“為也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孔子疾時人不純一也!白釉:不得中行而與之,必也狂、狷乎”者,中行,行能得其中者也。言既不得中行之人而與之同處,必也得狂、狷之人可也!翱裾哌M(jìn)取,狷者有所不為”者,此說狂、狷之行也?裾哌M(jìn)取於善道,知進(jìn)而不知退;狷者守節(jié)無為,應(yīng)進(jìn)而退也,二者俱不得中而性恒一。欲得此二人者,以時多進(jìn)退,取其恒一也。
子曰:“南人有言曰:‘人而無恒,不可以作巫醫(yī)!笨自:“南人,南國之人!编嵲:“言巫醫(yī)不能治無恒之人!鄙品!”包曰:“善南人之言也!薄安缓闫涞,或承之羞”?自:“此《易·恒卦》之辭,言德無常則羞辱承之!弊釉:“不占而已矣!编嵲:“《易》所以占吉兇,無恒之人,《易》所不占!
[疏]“子曰”至“已矣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疾性行無恒之人也!白釉:南人有言曰:‘人而無恒,不可以作巫醫(yī)’”者,南人,南國之人也。巫主接神除邪,醫(yī)主療病。南國之人嘗有言曰:“人而性行無恒,不可以為巫醫(yī)!毖晕揍t(yī)不能治無恒之人也!吧品颉闭,孔子善南人之言有徵也。“不恒其德,或承之羞”者,此《易·恒卦》之辭,孔子引之,言德無恒則羞辱承之也。“子曰:不占而已”者,孔子既言《易》文,又言夫《易》所以占吉兇,無恒之人,易所不占也。
○注“孔曰”至“承之”。
○正義曰:云“此《易·恒卦》之辭”者,謂此經(jīng)所言,是《易·恒卦》九三爻辭也。王弼云:“處三陽之中,居下體之上,處上體之下。上不全尊,下不全卑,中不在體,體在乎恒,而分無所定,無恒者也。德行無恒,自相違錯,不可致詰,故或承之羞也!
子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!本有暮,然其所見各異,故曰不同。小人所嗜好者同,然各爭利,故曰不和。
[疏]“子曰: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別君子小人志行不同之事也。君子心和,然其所見各異,故曰不同。小人所嗜好者則同,然各爭利,故曰不和。
子貢問曰:“鄉(xiāng)人皆好之,何如?”子曰:“未可也!薄班l(xiāng)人皆惡之,何如?”子曰:“未可也。不如鄉(xiāng)人之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惡之。”孔曰:“善人善己,惡人惡己,是善善明,惡惡著!
[疏]“子貢”至“惡之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別好惡!白迂晢栐:鄉(xiāng)人皆好之,何如”者,言有一人為一鄉(xiāng)之所愛好,此人何如?可謂善人乎?“子曰:未可也”者,言未可為善;蛞秽l(xiāng)皆惡,此人與之同黨,故為眾所稱,是以未可!班l(xiāng)人皆惡之,何如”者,此子貢又問夫子,既鄉(xiāng)人皆好未可為善,若鄉(xiāng)人眾共憎惡此人,何如?可謂善人乎?“子曰:未可也”者,言亦未可為善;蛞秽l(xiāng)皆善,此人獨惡,故為眾所疾,是以未可!安蝗玎l(xiāng)人之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惡之”者,孔子既皆不可其問,自為說其善人也。言鄉(xiāng)之善人善之,惡人惡之,真善人也。
○注“孔曰”至“惡著”。
○正義曰:言鄉(xiāng)人皆好之,是善善不明;鄉(xiāng)人皆惡之,是惡惡不著。若鄉(xiāng)人之善者善之,惡者惡之,則是善善分明,惡惡顯著也。
子曰:“君子易事而難說也?自:“不責(zé)備於一人,故易事!闭f之不以道,不說也。及其使人也,器之?自:“度才而官之。”小人難事而易說也。說之雖不以道,說也。及其使人也,求備焉!
[疏]“子曰”至“備焉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論君子小人不同之事也!白釉:‘君子易事而難說也\’”者,言君子不責(zé)備於一人,故易事。不受妄說,故難說也!罢f之不以道,不說也。及其使人也,器之”者,此覆明難說、易事之理,言君子有正德,若人說已不以道而妄說,則不喜說也,是以難說。度人才器而官之,不責(zé)備,故易事!靶∪穗y事而易說也”者,小人反君子故也!罢f之雖不以道,說也。及其使人也,求備焉”者,此覆明易說、難事之理,以小人為人說媚,雖不以道而妄說之,亦喜說,故易說也。及其使人也,責(zé)備於一人焉,故難事也。
子曰:“君子泰而不驕,小人驕而不泰!本幼钥v泰,似驕而不驕。小人拘忌,而實自驕矜。
[疏]“子曰:君子泰而不驕,小人驕而不泰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論君子小人禮貌不同之事也。君子自縱泰,似驕而實不驕。小人實自驕矜,而強(qiáng)自拘忌,不能寬泰也。
子曰:“剛、毅、木、訥近仁!蓖踉:“剛無欲,毅果敢,木質(zhì)樸,訥遲鈍。有斯四者,近於仁!
[疏]“子曰:剛、毅、木、訥近仁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言有此四者之性行,近於仁道也。仁者靜,剛無欲亦靜,故剛近仁也。仁者必有勇,毅者果敢,故毅近仁也。仁者不尚華飾,木者質(zhì)樸,故木近仁也。仁者其言也訒,訥者遲鈍,故訥近仁也。
子路問曰:“何如斯可謂之士矣?”子曰:“切切偲偲,怡怡如也,可謂士矣。朋友切切偲偲,兄弟怡怡!瘪R曰:“切切偲偲,相切責(zé)之貌。怡怡,和順之貌!
[疏]“子路”至“怡怡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問士行也!白勇穯栐:何如斯可謂之士矣”者,問士之行何如也!白釉:切切偲偲,怡怡如也,可謂士也”者,此答士行也!芭笥亚星袀苽,兄弟怡怡”者,此覆明其所施也。切切偲偲,相切責(zé)之貌。朋友以道義切瑳琢磨,故施於朋友也。怡怡,和順之貌。兄弟天倫,當(dāng)相友恭,故怡怡施於兄弟也。子曰:“善人教民七年,亦可以即戎矣!卑:“既,就也;戎,兵也,言以攻戰(zhàn)!
[疏]“子曰:善人教民七年,亦可以即戎矣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言善人為政之法也。善人,謂君子也。即,就也。戎,兵也。言君子為政教民至於七年,使民知禮義與信,亦可以就兵戎攻戰(zhàn)之事也。言七年者,夫子以意言之耳。
子曰:“以不教民戰(zhàn),是謂棄之!瘪R曰:“言用不習(xí)之民,使之攻戰(zhàn),必破敗,是謂棄之!
[疏]“子曰:以不教民戰(zhàn),是謂棄之”。
○正義曰:此章言用不習(xí)之民,使之攻戰(zhàn),必致破敗,是謂棄之,若棄擲也。
- 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
- 學(xué)而第一
- 論語序說
- 日知錄 卷三十二
- 國風(fēng)·周南
- 開宗明義章第一
- 了凡四訓(xùn) 第四篇 謙德之效
-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
- 虞書·堯典
- 為政第二
- 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
- 一、釋詁
- 孟子序說
- 第一章
- 日知錄 卷一
- 易經(jīng)·系辭上傳·第一章
- 隱公(元年~十一年)
- 曲禮上
- 中論 卷之上
- 日知錄 卷三十一
- 日知錄 卷二十六
- 了凡四訓(xùn) 第三篇 積善之方
- 日知錄 序
- 天子章第二
- 八佾第三
- 日知錄 卷二十四
- 里仁第四
- 日知錄 卷二十七
- 了凡四訓(xùn) 第一篇 立命之學(xué)
- 堯曰第二十
- 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
- 雍也第六
- 公冶長第五
-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
- 國風(fēng)·召南
- 了凡四訓(xùn) 第二篇 改過之法
- 二、釋言
- 泰伯第八
- 上經(jīng)乾傳卷一【上】
- 述而第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