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華人佛教 > 禪宗 > 禪宗思想 >

打坐時感覺煩燥不安或無精打采時該如何調整

  狀況:不耐煩、煩躁、心浮氣躁,以能量的觀點來看,代表氣脈不順暢或阻塞,這時可采用拜佛、深呼吸、數息、隨息這幾種方式化解,其中以拜佛較有效。

  方式一拜佛:

  事實上靜坐前拜佛可調整脊椎,柔軟全身的肌肉骨骼,調整呼吸又可疏通氣脈,靜坐自然容易進入狀況。通常拜5-25拜,以不累為原則,小禮拜或大禮拜皆可,拜完后用冷水洗臉、手,擦拭干再坐,這是最好的方式。

  方式二深呼吸:

  深呼吸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,煩躁不安代表呼吸的模式有問題,靜坐前可先將氣呼出去,然后深呼吸,吸到飽再用嘴呼出去,做個幾回,自然煩躁感就消失了,這時再坐靜坐就順利多了。

  方式三數息、隨息:

  數息、隨息對調整煩躁不安的身心有很大的幫助,它很容易讓我們的心離開負面的情緒,而安住在呼吸的頻率上,等調順了,就可直接換成自己想用的方法,但如果感冒、鼻塞的狀態(tài),就不能用數息、隨息或深呼吸,還是拜佛為宜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