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(qū)別,禪宗的特色
五祖法演禪師給我們講,禪的教法有什么特色呢?他打了一個比喻,說有一家人以做賊為生,賊父親經(jīng)常帶著賊兒子到外邊偷東西。我們知道,三十六行,行行有門道,偷東西也有偷東西的門道。兒子很快從父親那里學到了很多做盜賊應該掌握的技巧。有一天父親對兒子說:“我老了,干不動了,以后的事你得接班。”兒子說:“我跟你這么多年,基本的東西我已經(jīng)學到手了,現(xiàn)在要交接班了,你得把你最核心、最尖端的那一招教給我。”父親說:“行,今天晚上教給你。”
于是,那天晚上賊父親帶著賊兒子,來到一戶人家的院墻外,先把墻掏了一個洞,進到院子里,接著又潛入一個房間,撬了鎖,這些都是常規(guī)的,賊兒子覺得沒有什么稀奇,因為他經(jīng)常這樣做。接著,他們來到主人的內(nèi)室,柜子內(nèi)滿是金銀細軟。等把柜子撬開后,賊父親就示意賊兒子跳進去。兒子進去以后,這個賊父親突然“啪嚓”一下把柜子門鎖上了,然后就往外跑,邊跑邊喊:“有賊啊,有賊。”宅子里的人都被驚動了,然后賊父親一個人跑掉了。這家人起來到處找,也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丟了什么東西,鬧嚷了一頓,都接著睡覺去了。
賊兒子在柜子里這個著急啊,因為他以前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,也沒有學到解決的辦法。就在他無計可施的時候,突然想到一個辦法。他用手不斷地摳這個衣柜,聽起來就像是有一只老鼠在里面啃東西一樣。主人躺下以后,聽到柜子里有老鼠,就讓仆人點枝蠟燭把柜門打開看看。柜門一打開,賊兒子突然“噗”地一口把蠟燭吹滅,跳出來,一下子躥到了外邊。
跑到院墻邊,他就心里開始叫苦。原來掏開的那個洞口,已經(jīng)被他父親用蒺藜(像鐵絲網(wǎng)一樣的東西)給堵死了。后面的人追來了,賊兒子急中生智,把旁邊的一個尿筒套在自己頭上,從滿是蒺藜的洞里爬了出來。跑出來以后,賊兒子氣喘吁吁地回到家中,開始埋怨父親。他父親卻回答說:“你不是要我教給你最尖端的東西嗎?我今天傳給你了。”這就是心法。
大家想一想,這個心法是什么呢?當我們的心在沒有任何依靠、沒有任何理論可憑借的情況下,陷入一種類似于絕境的狀態(tài),而后天所學得的種種知識、觀念、習慣性的思維,乃至情緒反應等等,全然無效,不得不放下,這個時候,我們心里本有的智慧就會自然而然地生起。這個就是心法。
在這種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執(zhí)著和依靠的狀態(tài)下,我們的心往往能解決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。當我們的心徹底擺脫了一切理論知見、思維習慣、一切套路的束縛之后,它是空靈的,具有無限創(chuàng)造的可能性。不像教下那樣先做什么、后做什么,完成這個步驟之后會有一個什么樣的效果,下一步又是什么效果,這是教的做法,而宗門中全然沒有這些東西。
與佛教的其他宗派相比較,禪宗的特點就在于它不是理論的,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。這一特點決定了禪的傳播特別注重師承,重視以心傳心。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,迦葉尊者破顏微笑,法的傳承就是在無言之中完成的。從靈山會上釋迦牟尼佛給迦葉尊者傳法開始,一直到今天,禪的傳承沒有中斷過。
以我所屬的臨濟宗來說,現(xiàn)在傳到了45代,如果從釋迦牟尼佛算起,已經(jīng)是85代了。在世界文化傳播史上,像禪宗這樣,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、一代人跟下一代人,代代沒有中斷過,這是很少見的。這種傳承方式,是人類文化傳承史上的一個奇跡。在中國佛教史上,國家雖然經(jīng)歷過許多苦難,包括“文化大革命”,但是這個傳承的源流沒有中斷過。
六祖以后,中國的禪宗呈遍地開花之勢,形成五個宗派——溈仰宗、曹洞宗、臨濟宗、云門宗、法眼宗,一花開五葉。這五個宗派都產(chǎn)生于中國的唐五代之間。傳到今天,最有影響力的有兩個宗派,即臨濟宗、曹洞宗,其他的宗派已經(jīng)是名存實亡了。在臨濟宗、曹洞宗這兩個宗派里,更有影響的是臨濟宗,所謂“臨濟子孫遍天下”。當年臨濟義玄禪師在江西得法以后,來到河北正定傳法。所以,臨濟宗的發(fā)祥地就在正定的臨濟寺,它是臨濟宗的祖庭。
前邊我講了,禪是一種心地法門,在這里,語言文字沒有用,它的修證境界亦非語言所能描述,所謂“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”。既然是這樣,那么如何才能確定所達到的境界是不是對的呢?師承的重要性就在這里體現(xiàn)出來了。一個人在承傳法脈之前,必須經(jīng)過某位大成就者的印證,證明確實開悟了才行。從釋迦牟尼佛印證迦葉尊者開始,一代一代地印證,一代一代地承傳,禪宗的法脈就是這樣被繼承下來的。
歷史上,凡是經(jīng)過印可的禪師,從修行上說,都是經(jīng)過千錘百煉的。一個開悟者,在修行的過程中,要尋師訪道、廣參博學,要經(jīng)過很多有修行的人的印證才行。雖然在修證方面,我們可以通過經(jīng)教來印證自己,看自己的所修所證是不是與經(jīng)書上講的相吻合,但是最穩(wěn)妥的還是通過開悟的老師來印證。
禪宗的最后一個特征就是“見性成佛”。“見性成佛”的“性”是什么呢?就是佛性,就是我們本有的、無住的、平等的、清凈的、無礙的覺性。我們?nèi)粘5呐e手投足、起心動念、待人接物,都是佛性的作用。佛性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我們,只是我們很少回光返照它,這就叫“百姓日用而不知”。
我們所說的成佛,就是要成就“自性佛”,即體證這個無住平等、清凈無礙的覺性。另外,性也可以說是宇宙萬物的統(tǒng)一性。如果我們能夠透過宇宙人生的差別性,認識到它的統(tǒng)一性,我們就算抓住了打開宇宙人生奧秘之門的鑰匙,有了這把鑰匙,我們就可以成佛。
本文選自:明海大和尚《禪心三無》
文章轉(zhuǎn)自微信公眾號:柏林禪寺
- 上一篇:希運禪師古詩《塵勞迥脫》解釋
- 下一篇: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?
-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
- 維摩詰所說經(jīng)原文
- 這樣回向最有效
-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
-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
- 神奇的求財方法
- 馬祖道一: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
- 《信心銘》釋義
- 禪宗公案大全
-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?
-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!
- 為什么要上香
- 如何戰(zhàn)勝心魔?
- 《金剛經(jīng)》的十大威力
- 景德傳燈錄
- “即心是佛”的參禪之道
-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?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
-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
-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,怎么辦
- 臨濟宗歷代傳人
- 十惡八邪
-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(yǎng)不夠
- 《禪門日誦》簡介
-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
-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
-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?
-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?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
- 佛家經(jīng)典禪語
-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
-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
- 馬祖道一: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
- 指月錄
- 野狐禪公案三則
-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
- 上無片瓦蓋頭,下無寸土立足
- 聽雞蛋和你講話
- 在修道路上,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
-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
- 大和尚“絕情”度貧母
- 禪宗七祖
- 從諗禪師《魚鼓頌》解讀,修道學禪也在于緣起性空
- 云門宗祖庭是何寺,在哪里?云門宗祖庭云門寺介紹
- 白居易《僧院花》解讀,這是一首極饒意趣的禪詩
- 禪宗的“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”
- 知足不是得少為足
- 靈隱寺在哪?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
- 禪門喝叫
- 你的心是滿的還是空的?
-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
-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
-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
- 修行者每天發(fā)四弘誓愿的用意
- 修佛法者,首先立堅志
-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
-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,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
-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
-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
-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
- 游報恩寺,讓白居易暫離紅塵,享受了無盡禪味
- 希運禪師古詩《塵勞迥脫》解釋
- 從五言律詩《余住無方所》看拾得無牽無掛,逍遙自在
-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《嗔是心中火》講了什么?
- 王維的《過香積寺》表達了什么?
- 心本無生因境有
-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
-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
- 聽其言,觀其行,辨其心
- 用心去看世界
-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?
- 不能自我反省,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
-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
-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(qū)別,禪宗的特色
- 現(xiàn)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
- 《修心要論》是弘忍作的嗎,是本什么樣的書?
-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
- 三界內(nèi)外是空無物的
-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(jù)身份背景做佛事
- 深悟深參心行處
- 從禪詩《飯覆釜山僧》看詩人王維供養(yǎng)僧人飯食
-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
- [黑茶]如何沖泡黑茶小袋茶?
- [禪宗思想]從諗禪師《魚鼓頌》解讀,修道學禪也在于緣起性空
- [哲理故事]大智若愚為圣賢,寬以待人是智者
- [生活故事]最尊貴的客人
- [金剛經(jīng)]《金剛經(jīng)》說佛陀是不可描繪的,但佛七為什么要觀想?
- [佛與人生]怎么轉(zhuǎn)煩惱?
- [入門須知]無常與無我的觀點與意義
- [覺真法師]不是犧牲也非放棄,給與是一種生命力
- [佛與人生]佛法里怎么看待人與人交往?
- [佛學常識]佛教常用動物形象譬喻點明佛法
- [哲理故事]反穿襪子真實心
- [生活故事]婚姻幸福的秘訣
- [凈土論著]凈土宗所依據(jù)的經(jīng)論有哪些?
- [禪宗公案]這是什么禪義?
- [黃茶]君山銀針是一種什么茶?君山銀針的簡介
- [人物故事]不生病的人
- [佛教法器]佛教法器磬的作用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