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位置:華人佛教 > 佛教問答 > 漢傳人物問答 >

對師父該怎樣才是真正的孝道?什么叫慈悲?怎么樣去做才能得到真正的恭敬心?

問題十八、師父慈悲,請師父開示。在弟子當(dāng)小眾階段,對師父該怎樣才是真正的孝道?對同學(xué)該怎樣才是真正的慈悲?對常住該怎樣發(fā)心?真正恭敬心應(yīng)該怎么做?說隨順,關(guān)系到不利他人的行為怎么辦?說念佛妄想太多了,習(xí)氣、毛病一個接一個,說是隨它去,可是還是覺得腦子像灌鉛一樣,心里馬上覺得心抖,發(fā)慌,更不能好好發(fā)心,弟子很苦惱。

就是說當(dāng)小眾階段,對師父該怎樣盡孝道。應(yīng)該是這樣想,不管我當(dāng)小眾,當(dāng)大戒師,我對師父是永遠(yuǎn)的恭敬。不光是對師父恭敬,對所有的同學(xué)我要恭敬,所有的小眾我要恭敬,比我小的也要恭敬,對一個蟲子,一個螞蟻我應(yīng)該恭敬,這才是孝道。不是我對你好,對他不好這叫孝道。

世間的孝是有分別心的,那個不叫真孝。就包括你們外面寫的“二十四孝”,那“王祥臥冰”,他為了孝他母親,可以臥冰把鯉魚弄出來,給他母親煮著吃。他孝了他的母親,但害了魚,這叫什么孝呢?這不叫孝。這是世間孝,絕對不是佛法的孝。這種孝,佛教是不贊成的,佛教的孝是大孝,孝于天下為孝,把每個眾生都當(dāng)成自己的父母這才孝吶。

不能因為高低不平,因為它是魚,我是人,我就應(yīng)該吃它。她是我母親,(鯉魚)它是我不認(rèn)識的,我應(yīng)該給我母親吃,這不是孝。應(yīng)該看天下所有的眾生,都是自己的父母,這才為孝吶,不能有分別心。

我們怎樣對師父進(jìn)行孝道?應(yīng)該從這路走,對每個眾生都要有慈悲心。一個螞蟻、一個蟲子,蚊子叮你都不能打,應(yīng)該叫它叮飽了走,對蟲子我們給它讓路,這才行呢!

所以說我們要行孝一定要行大孝,不能行世間孝。特別現(xiàn)在就把“二十四孝”提到了佛法里,我的看法是不正確的。二十四孝好不好?好,在世間法來講,做人確實應(yīng)該像那樣做。但是它絕對不能代替佛法。在佛法里,寺院如果弘揚二十四孝,就把佛法的大孝給抹殺了,就變成了世俗法,這是很危險一件事情。對這個問題啊,我有我的想法,倒不一定正確。

現(xiàn)在有很多人要提到這個“孝”,把它弄到佛法里,而且世間人非常歡迎。我考慮的,佛法不是管你世間歡迎不歡迎,只能隨順著真理走。真理對了,你今天不理解,不等于明天不理解。佛法究竟目的是讓人成佛,你二十四孝能讓人成佛嗎?要能成佛的話,釋迦牟尼佛講二十四孝就完事了,為什么不講二十四孝就是佛法呢?所以說,它不是那樣。要講二十四孝,那為什么人還要出家呢?干脆都在家“王祥臥冰”就完事了,等著成佛唄?

所以說,對這個孝道,我們應(yīng)該知道,有大孝和小孝的區(qū)別。二十四孝,是世間孝,實際上是小孝。出家才是大孝,出家了脫生死,讓生生世世的父母,所有的父母都能得到解脫,這才為大孝。這個小孝從大孝的角度來看,那就是不孝了。

當(dāng)然了,我們在弘揚佛法的時候,并不完全否認(rèn)世間的孝,因為你否認(rèn)了,世間人就產(chǎn)生反感了。但我們提倡的時候一定要加小心,不能以此作為佛法來提倡。我們提不提倡孝?提倡孝。你嚴(yán)持戒律就是孝。那菩薩戒講得很清楚,關(guān)于孝道,持戒就是孝,這才是真正的孝。

所以我們對孝道是非常重視的,但絕不是世間孝。世間孝有時候它是犧牲別人,來滿足自己親人的需要,只是將利益給了自己最親的人,這稱為孝。我們不是,認(rèn)識不認(rèn)識都是平等的,和我同類不同類也是平等的,這叫真正孝。他能為他母親臥冰,他能不能為鯉魚去臥冰啊?他就不肯了,他只能把鯉魚拿回來,給他母親吃,而不能為鯉魚去舍掉生命

佛教就不是這樣,佛教(的人)能為了鯉魚去舍掉生命,他做不到啊。

同時還有個殺生。如果人家要挑你,說:“你們寺院,二十四孝寫的,為母親可以吃魚,那我們就可以回家給母親吃魚去了,釣魚去了,我母親愿意吃啊,是不是?因為這寺院都告訴我,要求我們都這么做的。”最后你造了殺業(yè),墮落了怎么辦?那鯉魚這個冤情又跟誰說去?鯉魚要是你(前生)母親又怎么辦?這筆帳不得不算,所以千萬千萬要加小心。這是我自己的看法,不一定是對。

“我們對同學(xué)怎樣是真正的慈悲?”對同學(xué)怎樣慈悲,不是你對同學(xué)怎樣慈悲,是同學(xué)對你那么慈悲,你怎么樣來報答?你老認(rèn)為是你去對別人慈悲,不知道是人家對你慈悲,人家罵你是為了幫助你,人家表揚你也是為了幫助你,人家說你是成全你。所以說,人家對我慈悲,我們應(yīng)該怎樣來感恩、來回報。我們不要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,認(rèn)為我對誰來慈悲。我們心里老有一個眾生念,老認(rèn)為自己高,別人低,我能幫助別人,別人都必須是我?guī)椭拍艹删偷摹嶋H上你不知道,都是別人在成就你,不是你成就別人,所以這叫慈悲。

什么叫慈悲?剛才講到孝道了,也是一樣的。慈悲,你不去殺那個魚就是慈悲。你母親既然想吃魚,你怎么不把你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來,給你母親吃呢?是不是?你那叫慈悲。什么叫慈悲?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。無緣叫大慈。和你沒有任何緣分的,都得要有慈悲。同體大悲,你和魚是一個體的,沒有區(qū)別的,那叫悲。你有了分別,就不叫慈悲。沒有分別,才是真正的慈悲。

“對常住該怎么發(fā)心?”常住成全了我們的法身慧命,給我們提供了這個道場。我們應(yīng)該怎么辦?應(yīng)該把常住看成我們的生命,要護(hù)持常住。常住不是你這一代叫常住,生生世世都應(yīng)該叫它延續(xù)下去,要把常住久住世間。怎樣讓它久住?這就是我們的發(fā)心。比如說一個僧伽藍(lán),我們應(yīng)該把僧伽藍(lán)搞得更好,把它維護(hù)得更好,哪兒破了,哪兒埋汰,我們?nèi)ナ帐。常住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?就是自己的家,就是自己的心。所以既然是你自己的心,自己的家,你就知道應(yīng)該怎么去做了。不光是為我們這一代人做,要為今后的人做。

像包括你們當(dāng)家?guī)熡H本師,為什么要蓋法堂啊?為什么要蓋這些樓房(僧寮)啊?真就不夠住嗎?也不完全這樣。為什么要蓋這么好呢?她才能活幾年吶,是不是?她是為了你們,還為了以后的人,為了上百年以后的人,這就叫為常住發(fā)心。她并不是為了這一代人的問題,這一代人她可以住茅蓬,住破房子,都可以。她這么大年齡建完誰住,不就是你們住嗎?像傳心那年齡小,不都是你們在那兒住著嗎?她才能住幾年?都是為了后人著想,這就叫對常住發(fā)心。

“怎么樣去做才能得到真正的恭敬心?”恭敬心來源于嚴(yán)持戒律,來源于無相。無相才會有真正的恭敬心,嚴(yán)持戒律才會有真正的恭敬心,這個得慢慢體會。恭敬心不是想出來的心,不是我思維,我想出來什么心。恭敬心是真正生起來的心,因為你心里清凈了,必然恭敬心就出來了。它是甘露,是法雨,是菩提,它不是人做作出來的東西。恭敬心應(yīng)該從嚴(yán)持戒律、清凈中出,從無相中出。

“說‘隨順’關(guān)系到不利他人修行怎么辦?”這個隨順吶,佛法里(普賢菩薩)十大愿里有“恒順眾生”。什么叫隨順呢?隨著佛法而利于眾生叫隨順。離開了佛法,所有的隨順都不成立,而是墮落,是破壞。

所以說關(guān)系到不利他人修行,怎么辦?你看是不利于一個人的修行,還是不利于全體的修行?可能他一個人,想在屋里坐一會兒,但是大眾并不希望他一個在屋里坐,認(rèn)為應(yīng)該都集中在念佛堂念佛去。那你說,是隨順?biāo)剡是隨順大家呢?還得隨順大家,因為念佛也是禪定。當(dāng)然了,個人想利用空閑時間坐一會兒也是好事,但你的好事首先建立在不和大家和合的基礎(chǔ)上,這就是不好。必須建立在和大家和合的基礎(chǔ)上,才能夠有個人的修行。個人的修行必須要以大眾修行為主。為什么說要以大眾修行為主呢?因為大眾修行有力量。

為什么有的人要個人修行呢?因為他自私啊。雖然修行,但他有自私的一面,我需要啥?我需要如何?都是我在需要什么。他沒有想到集體需要什么,大眾需要什么。他不肯犧牲自己的修行,而隨順大眾的修行,而成全道場的修行。所以說表面上是在修行,實際上都在自私里。

就像這一張紙包一塊木頭,這個紙啊,這就叫修行。但是你仔細(xì)剖開他個人的修行,打開紙,里面是什么呢?它就不是修行了,它是塊木頭。所以有很多人說,個人的修行實際上有時候是一種包裝,里面存在的是自私。打開它的包裝看看里面,自己也應(yīng)該把自己解剖來看,不要看表面那點。雖然是有修行的外號、名義和名稱,但你把它包裝打開以后,看看是不是?我們一定不要上當(dāng),一定要以集體為主,以他人為主,這樣才叫隨順。

因為隨順什么呢?我們隨順的是佛法,因為集體里有佛法。個人只是自己的自私的一部分,如果你不住在集體里,你個人去修行,那說明你是修行。因為沒人修行,而你去能修行,這是對的。有集體修行,你破壞了集體,來滿足你個人的修行,這就不對了。這就變成自私。這個問題,剛才我舉了一個例子,就是紙包上木頭,往往我們很多人都看到自己外面包裝的部分,很少去挖掘里面這個,去掉這個包裝。去掉包裝你才能發(fā)現(xiàn)你,真心內(nèi)實在的東西是什么。

上回我講過一回,比如說一個人有病,說到妄語的時候。包括你父母有病,可能得了癌癥或者得了什么重病,或是更親的人,他問你的時候,說:“我得了什么病?”你為了愛護(hù)他,怕他著急上火。“啊,你沒什么病,很快就好了。”這也叫隨順說,也是安慰他,意思說多了吧,恐怕他病重了。但你知不知道,你說這話是犯妄語啊。說:“我這個是愛護(hù)他,方便妄語。”方便妄語也是妄語,最后你去掉那個方便,剩下的就是妄語。你心里就是妄語啊,沒有別的。妄語只是像我剛才講的一樣,就是外面包張紙。他說的所謂“方便”,去掉這個紙,里面就是妄語,根子它就是妄語。

我們應(yīng)該學(xué)會解剖自己,解剖每句話,解剖每個事情。解剖看看它里面是什么?你有時候一下解剖不好,你就回去反復(fù)思維,思來思去可能做個夢。做個夢啊,你可能就是去掉這個妄語的時候,才知道去掉這個包裝,見到里面,才知道自己犯了個妄語。有時你都不信哪,我怎么能犯妄語,我為別人好啊。所謂真為別人好嗎?實際上,我們能真正為別人好的人,沒有幾個呀!

因為我們的思維,本來就是凡夫,本來我們的起心動念就是自私的。所以說我們怎么辦?就是按照佛的戒律去做。它就克服了你自我自以為是的問題。自以為是不自私,實際上你自不自私?你太自私了。所以說,只能這么看。

“說念佛妄想太多了,習(xí)氣、毛病,一個接一個,說是隨它去,可是還覺得腦袋像灌鉛一樣,心里馬上覺得心抖發(fā)慌。”所以念佛啊,我就說太陽,大家知道,能不能給人帶來黑暗?誰能說一說?這個簡單問題誰能講?太陽能不能給人帶來黑暗?

(一尼眾答:不能。)

這很簡單的問題還合計。太陽能不能給人帶來黑暗,那念佛能不能產(chǎn)生妄想呢?念佛它怎么能產(chǎn)生妄想,不可能產(chǎn)生妄想。念佛就像太陽似的,念佛的目的是去掉妄想,它怎么會產(chǎn)生妄想呢?我們應(yīng)該從太陽來比喻,太陽不能給人帶來黑暗,那就說明念佛不會產(chǎn)生妄想。

那為什么念佛妄想還多了呢?是念佛把妄想給擠出來了,因為佛號進(jìn)去了,妄想就得出來,給它擠出來了,不是念佛產(chǎn)生了妄想,是念佛把妄想給打掃出來了,所以你才發(fā)現(xiàn)妄想多。原先你和妄想是一家,從來不知道自己是妄想。一念佛,“哎呀,我這么多妄想呢?”有時候他不認(rèn)識,認(rèn)為念佛來的,他不承認(rèn)自己有妄想,他不知道自己就是妄想。所以說,他糊涂。一念佛的時候,念佛心里一清凈,找到自己的根本了,才知道原先所想、所做的和思維的是妄想。他是發(fā)現(xiàn)了妄想。念佛不會帶來妄想,妄想多是念佛把它找出來了。

它這個毛病、習(xí)氣是一個一個的,那我們怎么辦?只管去念佛,你死心念,它毛病出來一個,就滅掉一個。你不用去滅,它也得掉。就像水泡似的,水泡啊,你不等去滅它,它自己就滅了。完了,又起一個水泡。這個水泡和(前面)那個水泡是不是一個?它不是一個。但是我們的感覺,因為這個行陰的作用,感覺這(兩)個水泡是一個。因為它速度快,我們的思維實際上很慢的。我們的思維慢,這個行陰快,所以說感覺不出來。

我們知道妄想出來,你不去管它,就是管它。你要不去注意它,這個水泡你不去注意它,它下個水泡出來,你就知道不是(前面)那一個水泡。如果你要注意這個水泡,你就以為下一個水泡和它是一個水泡,實際上由于你太關(guān)心它了,反而變成了一種什么呢?它的助緣了,妄想的助緣。

所以說隨它去,并不是隨順?biāo)プ?而且是我們處理妄想最好的一個辦法,就是不分別而達(dá)到分別的作用,不思維達(dá)到思維的作用,不去掉而達(dá)到去掉的作用,因為佛法是無為法。無為法怎么允許你用有為法去處理呢?你方法不對了,所以說你越處理它越亂。你不處理反而能把這個問題解決了。無為法得用無為法的方法解決。

所以我們知道念佛妄想多,不是壞事,是好事,是我們?nèi)サ敉。既然去掉妄?無始劫我們的妄想堆積如山吶、如大海、如虛空,我們那么多的妄想,你想一天、兩天就把它去掉,不可能的,所以說得長期的功夫。像愚公移山,今天我移一點,明天移一點,終歸有一天會移盡的。所以你只管去念佛,嚴(yán)持戒律去做,它自然就會馬上去掉了。因為你有了負(fù)擔(dān),你的腦子像鉛一樣,心里發(fā)抖。是你心理負(fù)擔(dān)太重了、太恐懼了。剛才我把這個問題都講完了,你自己再合計合計,看看是不是能有所改善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