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咒
《楞嚴經(jīng)》來源于其因緣為阿難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,在阿難的戒體快要被毀壞時,佛陀令文殊菩薩持楞嚴咒前往救護阿難,阿難才被救醒歸佛。故知楞嚴咒乃《楞嚴經(jīng)》之主體,沒有楞嚴咒的因緣,就沒有《楞嚴經(jīng)》。楞嚴咒是咒中之王,亦是咒中最長者(2622字),佛經(jīng)上說“這個咒關系整個佛教的...[詳 情]
如何建立楞嚴咒壇場
立壇方法
這一科是說明:假設我們是生長在末法時代,末法時代就是我們內(nèi)心的煩惱也特別的粗重,煩惱它會產(chǎn)生一種干擾,對我們持戒、修三昧,會產(chǎn)生一定的干擾,這是第一個障礙。第二、末法時代的鬼神、魔境也特別多,很多妖魔鬼怪都在末法時代出來活動。所以,在內(nèi)在的煩惱干擾、跟外在魔境的干擾之下,我們修學三昧就很難成就。
怎么辦呢?就必須要建立一個佛菩薩來保護我們的壇場,依止這壇場來持咒,來破除這二種障礙。
我們講到壇場,先講到壇場的大地,土地是怎么成立的。前面講到取雪山大力白牛的糞便,這是第一個方法。第二:
若非雪山,其牛臭穢,不堪涂地。別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以下,取其黃土,和上栴檀、沉水、蘇合、熏陸、郁金、白膠、青木、零陵、甘松、及雞舌香,以此十種細羅為粉,合土成泥以涂場地。
我們到末法時代要找雪山的白牛就有困難,那應該怎么辦呢?另外的替代方式:另外在整個平原之地,壇場不能有高山或低洼的地方,必須要找一個空曠而且是很平的土地,然后把這土地穿去地皮五尺之下,取其黃土,用挖土機將地挖大概五尺、大概深一百五十公分左右,上面的地皮挖掉以后找到黃土。黃色是代表中道的意思,中道的佛性。
你就必須把這黃土跟以下的十種香加以混合:第一、白栴檀香,指白色栴檀香,二、沉水香,這香的木質(zhì)特別堅硬,入水即沉,三、蘇合,由很多很多的香用水去煎制,把它熬成膏,就叫作蘇合,是很多香所組合成的,四、熏陸,生長在沙中一種白色帶黃的花(臺灣沒有),五、郁金,郁金花,六、白膠,白色的膠樹,這也是一種香,七、青木,我們一般說的草根,八、靈陵,又叫熏草,長在二個山谷當中的一種熏草,九、甘松,甘松也是和合眾香煉制所成,十、雞舌香,又叫丁香,因為你吃到身體以后,你的身體跟嘴巴都充滿香氣,叫雞舌香。將這十種香磨成粉,磨成粉后再跟前面的黃土混合起來,來當作壇場的大地。
在表法上,這大地,我們都知道大地是我們的依止處。你整個三昧依止的因地發(fā)心,就是我們講的不生滅心、真如佛性,不依止攀緣的妄想。大地的產(chǎn)生有二種因素:第一個是利根人,利根人只要內(nèi)心當中一心行道,我們講回光返照、正念真如,當下就能夠跟不生滅心相應。就像前面說的,阿難尊者他根本就不需要建立壇場,他也不需要持咒,因為他沒什么煩惱,也沒什么魔境干擾他。所以利根人就直接從大地當中,直接能夠正念真如。第二種人是鈍根人,鈍根人他只是靠理觀是不夠的,他必須要有十種香混合,他必須把中道佛性混合十種香,這十種香是表示菩薩的十波羅蜜,菩薩必須要借事顯理,他必須從十波羅蜜當中積集二種智慧資糧,來幫助他開顯真如佛性。
這種觀念不但楞嚴經(jīng)有,大智度論也有這個意思。龍樹菩薩說:一個人福報太薄,你修學大乘的般若很難入道。你說般若波羅蜜是善根,這跟福報有什么關系?理論上是沒關系,但是你福報太薄,你障礙特別多。
我們這樣講,般若的智慧是不怕障礙的,但是你要生起它的過程當中,如果你障礙太多,你生不起來。光明一旦堅固的時候,它根本不怕黑暗,但是它還沒生起的過程當中,你一天到晚搖它,你根本生不起來!金剛般若、楞嚴經(jīng)根本就不怕煩惱,問題是它生長的過程當中、你還沒有生起的時候,你煩惱太重、福報太薄你根本生不起來,問題在這個地方!
所以必須要假借十波羅蜜的懺悔業(yè)障,積集福德智慧二種資糧來幫助,幫助你成就這個大地。蕅益大師的解釋這二種大地,有利根菩薩跟鈍根菩薩二種差別,利根菩薩直接理觀就契入,鈍根菩薩必須假借事修。
這地方指的是壇場的大地,這大地指的是我們所依止的真如本性或者講性德。
設定壇相
方圓丈六為八角壇。
壇場的相狀:
壇場的大地建立以后,壇場是什么形狀呢?亦方亦圓,它的直徑是丈六的八角壇場。
前面指的是我們依止的不生不滅的性德,這地方講依止性德所生起的修德。為什么要亦方亦圓變作八角呢?你說,八角不是方也不是圓,但是它又很像方又很像圓。方表示是事相的修學,圓表示理觀,也就是說:我們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當中,理觀跟事修要同時的具足,理事無礙。理觀就是六根當中回光返照,正念真如,事修就包括你要禮懺、要發(fā)愿、要持咒,用種種的事相來助成理觀。所以它整個壇場就變成亦方亦圓的八角壇,表示在整個修學過程當中,是要理事具足的。
這地方等于是把壇場的土地跟造型先做說明。它這壇場你往后看你會知道:我們一般講到壇場好像是到里面去修行,我們一般的受戒,是你真的要到壇場受戒的,但是本經(jīng)的壇場不是,你不能進去的,它是完全供佛用的,里面放很多的供品。我們修行是繞著壇場的四周修行的,壇場是不能進去的。
五尺以下,表破五陰,黃土者,表六根門頭中道佛性也,方圓丈六等者,表八正道攝于八邪也,八角則方而復圓、圓而復方,表事理不二、權實同歸也。
- 上一篇:人人都可以輕松背楞嚴咒
- 下一篇:受持供養(yǎng)楞嚴咒的種種功德
- 楞嚴咒全文
- 大悲咒全文
- 大悲咒注音
- 《十小咒》原文全文
- 往生咒注音
- 楞嚴咒注音版
- 大悲咒回向文如何念?大悲咒回向文大全
- 靜心咒原文全文
- 《藥師佛心咒》全文-藥師咒原文注音及釋義
- 清心咒全文
- 持誦楞嚴咒有什么作用?楞嚴咒的六大作用
- 準提咒全文及注音
- 《往生咒》全文-往生咒注音及淺釋
- 十小咒注音
- 文殊菩薩心咒全文
- 地藏菩薩心咒全文、注音
- 準提咒回向,念完《準提咒》該如何回向?
- 楞嚴咒修持儀軌
-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?為何叫大悲咒?
- 大悲咒的修學方法、修持方法
- 準提咒的功德利益,準提咒功德利益大全
- 楞嚴咒有什么功效?讀誦楞嚴咒的好處
- 準提咒注音_準提咒發(fā)音注解
- 六字大明咒全文,六字大明咒怎么念?
- 楞嚴咒是一部什么樣的經(jīng)文?楞嚴咒經(jīng)文
- 大悲咒全文及注解、大悲咒解釋
- 藥師咒注音
- 大悲咒釋文,大悲咒84句全文解釋
- 往生咒回向,念完往生咒要怎么回向?
- 楞嚴咒是什么意思
- 文殊菩薩心咒注音
- 藥師咒回向,念藥師咒怎么回向?
- 文殊菩薩心咒如何回向?文殊菩薩心咒回向
- 大悲咒修行儀軌,最靈驗的大悲咒儀軌
- 報父母恩咒全文,念報父母恩咒怎么回向?
- 念楞嚴咒如何回向?楞嚴咒回向
- 楞嚴咒五大心咒介紹,持五大心咒的作用
- 往生咒經(jīng)文,往生咒全文注音及發(fā)音注解
- 楞嚴咒的功德利益,持誦楞嚴咒的功德利益
- 寶篋印陀羅尼咒注音
- 準提神咒是哪位菩薩的咒語?
- 誦持準提咒的功德利益
- 咒語梵文的意思從哪里獲得?
- 如意寶輪王陀羅尼的出處與釋義
- 念大吉祥天女咒真的會財源滾滾嗎?
- 滅定業(yè)真言可以滅定業(yè)嗎?
- 念大悲咒能往生嗎?什么人能往生凈土?
- 往生咒是誰傳入中國的?為什么能消業(yè)?
- 《普庵咒》是誰說的?普庵咒的作用
- 往生咒來自哪里?有什么功用?
- 念往生咒可以往生嗎?
- 念咒時需要觀想嗎?可以不觀想嗎?
- 觀世音菩薩心咒怎么讀?長期念觀音心咒的好處
- 為什么要念咒?要先學哪些咒語?
- 念誦咒語是什么都念還是集中某一個咒語?
- 掃墓時可以播放大悲咒與佛號嗎?有用嗎?
- 沒有受過皈依、五戒的人可以讀誦楞嚴咒嗎?
- 春節(jié)祈福念什么佛號咒語好?
- 往生咒全文-往生咒原文注音及其功德
- 為何受持楞嚴咒多年,也沒得到如楞嚴經(jīng)所說的功德?
- 刻有大悲咒的水杯能用來喝水嗎?
- 持誦準提神咒一切所求悉得成就
- 持誦準提神咒得無上菩提
- 持誦準提神咒的殊勝功德——無有災橫、病苦
- 念咒越快雜念越多,怎么解決?
- 十二個誦持大悲咒的步驟
- 可以念往生咒給菜市場被殺的動物嗎?
- 白天不能念楞嚴咒?只能在清晨持誦嗎?
- 念滿三十萬遍往生咒,死后即可往生極樂嗎?
- 《往生咒》是什么?有何好處與注意事項?
- 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為何威力無比?
- 養(yǎng)花種地長蟲子怎么辦?大悲咒能利益農(nóng)田
- 生病時可念大悲咒加持大悲水來輔助
- 如何背楞嚴咒?誦楞嚴咒的注意事項
- 找房子出現(xiàn)違緣,念準提咒租到心儀的房子
- 分享誦持大悲咒的心得
- 持楞嚴咒后神清氣爽,不想開葷反而想吃素
- 凌晨一兩點持大悲咒,是否可以?
- 發(fā)愿每天念大悲咒108遍,這108遍必須一次念完嗎?
- 六字真言的含義意思
- [感應故事]心經(jīng)故事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,有哪些品種?
- [白茶]什么是白茶?白茶的簡單介紹
- [佛與人生]面對別人的批評,應該怎么做?
- [佛學常識]八關齋戒的解釋、戒相、功德利益
- [佛學常識]袈裟是什么意思?為什么叫福田衣?
- [佛學常識]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“寶”?
- [佛學常識]為什么要皈依三寶?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(wěn)
- [人物故事]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
- [佛經(jīng)故事]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
- [佛學常識]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?
- [人物故事]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,持戒穿素服得寶珠
- [禪宗公案]老修行人“三十年不冒煙”的故事
- [佛經(jīng)故事]富孩子變窮孩子,《法華經(jīng)》窮子喻的故事
- [佛學常識]布施的意思與種類
- [佛經(jīng)故事]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
- [佛經(jīng)故事]迦旃延尊者度貧女,布施的功德可以越渡貧窮的苦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