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謂正念?有正念之時必有正知嗎?

   問:何謂正念?有正念之時必有正知嗎?

   帕奧禪師答:有四種正念,即:

   身念處:對身憶持不忘;

   受念處:對受憶持不忘;

   心念處:對心憶持不忘;

   法念處:對法憶持不忘。

   因此正念就是將心安住于身、受、心、法這四種目標,對它們明記不忘失。

   正念的特相(或相)是沉入目標,猶如石頭沉入池中一般,而不會像漂浮在水面上的空心葫蘆一樣。正念將自己本身與相應的名法沉入禪修的目標。當你修行安般念時,你的正念必須沉入氣息中。

   正念的作用(或味)是不忘記禪修的目標;它持續(xù)不斷地將心保持于目標。

   正念的現(xiàn)狀(或現(xiàn)起)是守護著心或守護著禪修目標,使煩惱無隙可入,因此與正念相應的心理狀態(tài)不會受到煩惱壓制。正念的另一種現(xiàn)狀是使注意力與目標正面相對。

   正念的近因(或足處)是對禪修目標強而穩(wěn)固的想或四念處。

   有四種正知,即:

   有益正知:了解一項行動是否有善法之利益的智慧;

   適宜正知:了解一項行動是否適合做的智慧;

   行處正知:經(jīng)常專注于修行止禪的智慧;四十種止禪業(yè)處都包括在內(nèi);

   不癡正知:了知究竟名色法、名色法之因緣及它們無常、苦、無我三相的智慧;這包括所有的觀禪。

   正念通常與正知同時生起。正知就是智慧或觀智。當禪修者的正念與正知都強而有力時,修行止禪與觀禪就容易成功。

   在禪修的過程中,正念強的時候,定力就會強。當正念與定力強的時候,正知也會強。相反地,正念弱的時候,定力就會弱。當正念與定力弱的時候,正知就無法生起。這就是為何佛陀在《諦相應.三摩地經(jīng)》中開示說:

   「諸比丘,你們應當培育定力。有定力的比丘能如實地了知諸法!

   由此可知,定力是正知(智慧)生起的直接因素。然而,沒有正念的話定力就無法生起。這就是為何當正念與定力弱的時候正知就無法生起的理由。

   返回帕奧禪師問答專題

   更多帕奧禪師佛學內(nèi)容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