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有三緣

  慈有三緣(一)

  --慧光法師--

  「慈」有三種:一種叫眾生緣,一種叫法緣,一種叫無緣。

  眾生緣也可以叫「緣苦」,緣眾生苦,緣相,那個相苦。

  我們?yōu)槭裁磿鸫葠鄣男幕蛘弑瘧懙男?因為緣眾生的相,譬如說他是什么樣的因緣、什么樣的相貌,然后我們才會生起慈悲。

  譬如說你看到痛苦的人,他的相貌很值得人家同情他,那個悲心才起來,如果那個人不現(xiàn)苦相,那個悲心可能就生不起來,因為沒有苦相、沒有因緣。

  所以這個是眾生緣。緣相生悲或緣相生慈,緣這個相。也叫眾生緣。

  法緣呢?

  譬如說,我們觀察眾生皆是我父、眾生皆是我母---這個是在講緣起法,它觀照某一些道理,所以它生起悲心或者慈悲心,它不是因為那個相才生起慈悲心,它是因為對某一些道理它覺得這是對的,它肯定這件事情,所以它生起慈悲心---眾生皆是我父,所以那個人眾生需要我?guī)椭臅r候,我就去。因為我認為這個都是跟我有緣的眾生,都是我的親屬。不是因為苦相,不是,他當(dāng)下沒有在受苦阿,這就是法緣。

  再進一步就「無緣」。

  它連法緣這種要促動那個思維才能生起悲心,都不用。

  它直接的流入沒有條件的,無有條件、無有因緣的。

  這樣三個層次可以理解嗎?

  一個是緣相,一個是緣法,一個是無緣。

  慈有三緣(二)

  --慧光法師--

  一般凡夫就是緣相生悲,凡夫大概都是這樣子。緣相才生起慈悲,就著相嘛,眾生就著相。

  所以才有緣相生悲,這是眾生緣。

  修道人他也緣相,但是他會在更上一層樓,就是緣法生悲。

  緣法它透過,譬如說佛法的學(xué)習(xí)他慢慢懂了,眾生跟我們都是有緣的,不是只有親屬才是你的親屬,其他眾生也都跟你有一些關(guān)系的,不管多遙遠。所以法的觀照讓我們的慈悲心能夠生起來。

  再進一步就像大慈大悲。

  為什么叫「大」?

  「大」不是相對「小」講喔!「大」是無有邊際,沒有對象問題,沒有時間問題,沒有空間問題。無有邊際,所以叫無緣。那個「大」就是無緣,沒有條件的、無限的、無盡的。

  我們現(xiàn)在生悲有兩個條件,不是因為相的條件,就是因為法的條件,就因為這兩個條件所以生起慈悲心。那修到?jīng)]有的條件的生起慈悲心---就是「無緣大慈」。

  你看,無緣才能大慈啊、同體才能大悲啊,就是沒有對象的問題、沒有條件的問題了。

  論者言:「眾生緣是有漏,無緣是無漏。」

  論者就過去的祖師大德,他們在辯論慈有三種緣,他們認為,眾生緣這種心理狀態(tài)是有漏的心,他在心里有一個對象,有一個苦相,所以是有漏心。

  無緣,它沒有那個執(zhí)著,它超越了對象,我的執(zhí)著、法的執(zhí)著......它沒有這些執(zhí)著,所以它隨時都保持一顆柔軟的心、慈悲的心。無緣大慈,所以是無漏的。

  那法緣呢?法緣或許是無漏的、或許是有漏的。那看這個人的修為是到什么層次。

  譬如說講佛、阿羅漢,他們可能初果到四果他也有法緣的,甚至四果他也有法緣的,要到佛才真正的無緣,才是真正的無緣,你就是阿羅漢你可能還做不到無緣。

  「大慈大悲」這個名號不是哪個圣者都可以用的。只有佛才能夠真正達到大慈大悲。

  有特殊的狀況---觀世音菩薩代表這大慈大悲。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,大慈大悲的菩薩。但是真正這個名詞,應(yīng)該是形容的是佛的境界,佛才具有這樣子的功德。

  慈有三緣(三)

  --慧光法師--

  這個「無緣」,因為這個法本身沒有自性,沒有實體可得,所以連法那個存在等于不存在,沒有真實,就是虛妄。

  破了它這個實體性,那這個就是叫無緣。

  也就是說佛的內(nèi)心里面,祂那種慈悲的心性是自然流露的,祂不需要任何的相來引發(fā),或者任何的東西來觸動。

  但凡夫需要;蛘哌沒有成就圓滿的眾生他是需要那個內(nèi)心的慈悲心。

  因為有我執(zhí)有法執(zhí),所以就會有障礙,它是障礙那個慈悲心自然的流露。

  打個比方說:水往低處流,這是自然的。我們內(nèi)心里面的那種慈悲心、關(guān)愛眾生、愛護眾生的心靈,本來是應(yīng)該自然顯現(xiàn)的,自然流露的,就像水向低處流。

  但是現(xiàn)在被障礙了,就像水在高原上筑了一個水壩,擋住了那個水,讓它不能自然的流露。

  那個水壩就是我們的法執(zhí)跟我執(zhí),就是有「我」、凡事有「我」。所以那樣要去關(guān)懷眾生就有一點障礙。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◎摘自慧光法師《大智度論講義》(第二十卷)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