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中如何能用安心的辦法,轉“煩惱”為菩提?

工作中如何能用安心的辦法,轉“煩惱”為菩提?

問:

  請問師父從佛教的視角,如何看待一個人建立關系的能力?比如賺錢的能力等。工作中如何能用安心的辦法,轉“煩惱”為菩提?

  德光法師答:

  所謂建立關系的能力,是指與有助于自己完成相關目標的人,建立某種聯(lián)系并使之融洽的能力。其實這種能力不僅對工作有幫助,對生活的方方面面無不起著作用。

 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關系,而關系的好壞決定了一個人的成敗。與領導關系好就容易得到提拔重用;與客戶關系好就能多拿項目;與下屬關系好就能得到擁戴;與家人關系好就能祥和幸福。

  佛教把建立關系稱為“結緣”,彼此交涉稱為有緣,自利利他的關系稱為善緣,不涉及私欲的關系稱為凈緣,善緣和凈緣結多了就是廣結善緣。這就是佛教所說的“因緣法”。佛教認為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眾緣和合而成,只有多結善緣,不結或者少結惡緣,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。

  學佛修行之前,不懂得這些道理,廣結善緣做得不好,因此難免有很多煩惱,讓自己無法安心,該怎么辦呢?有人說,我天生不善于與人打交道,干脆退隱“江湖”行不行?當年令狐沖也這么想的,后來任我行告訴他:“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,有是非就有恩怨,有恩怨就有江湖,你本身就是江湖,如何退出?”

  面對煩惱逃避顯然不是辦法。其實,在佛教看來,煩惱是好東西,因為沒有煩惱就沒有菩提。蓮花都是長在淤泥中,干凈的地方從來長不出蓮花。煩惱是我們修行的對境,境界現(xiàn)前,我們用智慧去觀照。透過一分境界,增長一分功夫。當面對任何境界都能心無漣漪,如如不動的時候,就證得了菩提。煩惱即菩提,只不過是事物的一體兩面罷了。煩惱還是菩提,皆在一念之間!

原標題:佛法的“慈悲”、“無欲”和做企業(yè)有矛盾嗎?

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:光照自在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