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華人佛教 > 佛教名詞 >

【慈悲】什么是慈悲?與世俗善良有何不同?

【慈悲】什么是慈悲?與世俗善良有何不同?

慈悲是什么意思?

  慈悲,梵語(karun!a),與樂曰慈,拔苦曰悲,愿給一切眾生安樂叫做“慈”;愿拔一切眾生痛苦叫做“悲”。涅槃經說:“大慈大悲,名為佛性。”觀無量壽經也說:“佛心者,大慈悲是也,以無緣慈,攝諸眾生。”

  慈即愛念,謂以愛樂歡喜,起大慈心,能與他樂也;悲即愍傷,謂以惻愴憐愍,起大悲心,能拔他苦也。今依前問答,論觀世音大悲拔苦,百千苦惱皆得解脫也。依后問答,論普門示現(xiàn)大慈與樂,即應以得度而為說法也。良由觀音之人,觀于普門之法,達于實相之理,愍諸眾生,理具情迷,枉受眾苦,失于本性之樂。是以即起慈悲,誓拔其苦,而與其樂。故以慈悲次人法而明之也。

佛教慈悲與世俗善良有何不同?

  中國的儒釋道傳統(tǒng)文化講究為人處事要有道德,家庭、社會、國家都必須要有道德。儒家講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”,是中庸之道,不偏之為中,不倚之為庸。道家講清凈無為,要少欲知足,過淡泊生活,屬天人境界。諸葛亮講“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”就是道家思想,比較超脫。

  但是佛家講慈悲為懷,出世而入世,是一種大乘菩薩境界。慈悲是佛法的中心,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。怎樣才有慈悲?念眾生苦,要救眾生,這叫菩提心。菩提心必須要由慈悲來鞏固,比如樹根,必須要雨水滋潤,才能發(fā)芽、開花、結果。大悲就像雨水一樣,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雨水,否則不能生長。只有大悲心的對象、空間、時間、目標才是廣大的。

  慈悲為懷的對象就是胎卵濕化,甚至包括一切飛潛動植物(飛的、潛藏的、動物的、植物的),植物里有生機,也是不能隨意損害的?臻g很寬,指三千大千世界、無量無邊世界,這么一個寬廣的空間。我這個家、我這個集團、我這個民族、我這個國家,這個空間在佛教來說是很窄的,有“我”字在里面。時間長,就是不但我現(xiàn)在要利益他,生生世世我都要利益他,都要救苦救難,時間很長。目標遠,什么目標遠?使他不但得到衣食財物的解決,而且得到法身慧命,將來都成佛,入無余涅槃證得菩提。

  所以佛家的這一個慈悲啊,就不是一般的愛、一般的仁、一般的道德了,超過道家,超過儒家,超過一切宗教!心經》的頭一段:“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”,這個“一切”包括得很寬,度一切苦厄到哪里去呢?到涅槃境界、菩提境界。這個境界很廣大,佛心就是廣大心、清凈心、正直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。若沒有這些心,就不能度眾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