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紀(jì)第十一 景帝
恭仁康定景皇帝,諱祁鈺,宣宗次子也。母賢妃吳氏。英宗即位,封郕王。
正統(tǒng)十四年秋八月,英宗北狩,皇太后命王監(jiān)國。丙寅,移通州糧入京師。徵兩畿、山東、河南備倭運糧諸軍入衛(wèi),召寧陽侯陳懋帥師還。戊辰,兵部侍郎于謙為本部尚書。令群臣直言時事,舉人材。己巳,皇太后詔立皇子見深為皇太子。恤陣亡將士。庚午,籍王振家。辛未,右都御史陳鎰?chuàng)岚茬軆?nèi)軍民。壬申,都督石亨總京營兵。乙亥,諭邊將,瓦剌秦駕至,不得輕出。輸南京軍器于京師。修撰商輅、彭時入閣預(yù)機(jī)務(wù)。是月,廣東賊黃蕭養(yǎng)作亂。九月癸未,王即皇帝位,遙尊皇帝為太上皇帝,以明年為景泰元年,大赦天下,免景泰二年田租十之三。甲申,夷王振族。庚寅,處州賊平。癸巳,指揮僉事季鐸奉皇太后命,達(dá)于上皇。甲午,祭宣府、土木陣亡將士,瘞遺骸。乙未,總兵官安鄉(xiāng)伯張安討廣州賊,敗死。指揮僉事王清被執(zhí),死之。辛丑,給事中孫祥、郎中羅通為右副都御史,守紫荊居庸關(guān)。甲辰,遣御史十五人募兵畿內(nèi)、山東、山西、河南。都督同知陳友帥師討湖廣、貴州叛苗。乙巳,遣使奉書上皇。丙午,苗圍平越衛(wèi),調(diào)云南、四川兵會王驥討之。參議楊信民為右僉都御史,討廣東賊。
冬十月戊申,也先擁上皇至大同。壬子,詔諸王勤王。乙卯,于謙提督諸營,石享及諸將分守九門。丙辰,也先陷紫荊關(guān),孫祥死之,京師戒嚴(yán)。丁巳,詔宣府、遼東總兵官,山東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巡撫及募兵御史將兵入援。戊午,也先薄都城,都督高禮、毛福壽敗之于彰義門。己未,右通政王復(fù)、太常少卿趙榮使也先營,朝上皇于土城。庚申,徵兵于朝鮮,調(diào)河州諸衛(wèi)士軍入援。于謙、石亨等連敗也先眾于城下。壬戌,寇退。甲子,出紫荊關(guān),丁卯,詔止諸王兵。瓦剌可汗脫脫不花使來。辛未,昌平伯楊洪充總兵官,都督孫鏜、范廣副之,剿畿內(nèi)余寇。十一月癸未,修沿邊關(guān)隘。辛卯,毛福壽為副總兵,討辰州叛苗。壬辰,上皇至瓦剌。乙未,侍郎耿九疇撫安南畿流民,賜復(fù)三年。十二月庚戌,尊皇太后為上圣皇太后。辛亥,王驥為平蠻將軍,充總兵官,討貴州叛苗。都督同知董興為左副總兵,討廣東賊,戶部侍郎孟鑒參贊軍務(wù)。癸丑,尊母賢妃為皇太后。甲寅,立妃汪氏為皇后。丙辰,大赦。己未,石亨、楊洪、柳溥分練京營兵。戊辰,祭陣亡官軍于西直門外。
是年,琉球中山、占城、烏斯藏、撒馬兒罕入貢。
景泰元年春正月丁丑朔,罷朝賀。辛巳,城昌平。壬午,享太廟。丙戌,大祀天地于南郊。閏月甲寅,瓦刺寇寧夏。癸亥,詔會試取士毋拘額。庚午,大同總兵官郭登敗瓦剌于沙窩,又追敗之于栲栳山,封登定襄伯。是月,免大名、真定、開封、衛(wèi)輝被災(zāi)稅糧。二月戊寅,耕耤田。癸未,懸賞格招陷敵軍民。丙戌,石亨為鎮(zhèn)朔大將軍,帥師巡大同。都指揮同知楊能充游擊將軍,巡宣府。壬辰,太監(jiān)喜寧伏誅。三月己酉,瓦剌寇朔州。辛亥,錄土木死事諸臣后。癸丑,瓦剌寇寧夏、慶陽。乙卯,寇朔州。癸亥,免畿內(nèi)逋賦及夏稅。
夏四月丙子,廣東都指揮李升、何貴帥兵捕海賊,戰(zhàn)死。辛巳,瓦剌寇大同,官軍擊卻之。丁亥,保定伯梁珤代王驥討貴州叛苗。戊子,大理寺丞李茂錄囚南京,考黜百司,訪軍民利病。丙申,瓦剌寇雁門。己亥,都督同知劉安充總兵官,練兵于保定、真定及涿、易、通三州,僉都御史曹泰參贊軍務(wù)。庚子,振山東饑。辛丑,振畿內(nèi)被寇州縣。癸卯,瓦剌寇大同,郭登擊卻之。五月乙巳,免山西被災(zāi)稅糧。瓦剌掠河曲、代州,遂南犯,詔劉安督涿、易諸軍御之。戊申,瓦剌寇雁門,益黃花鎮(zhèn)戍兵衛(wèi)陵寢。癸丑,董興擊破廣東賊,黃蕭養(yǎng)伏誅。壬戌,振大同被寇軍民。丙寅,侍郎侯琎、副總兵田禮大破貴州苗。辛未,瓦剌遣使請和。六月壬午,瓦剌寇大同,郭登擊卻之。丙戌,也先復(fù)擁上皇至大同。丁亥,左都御史陳鎰、王文以鞫太監(jiān)金英家人不實下獄,尋釋之。戊子,瓦剌寇宣府,都督硃謙、參將紀(jì)廣御卻之。戊戌,免山東被災(zāi)州縣稅糧。乙亥,給事中李實、大理寺丞羅綺使瓦剌。
秋七月庚戌,尚書侯琎、參將方瑛破貴州苗,擒其酋獻(xiàn)京師。庚申,右都御史楊善、工部侍郎趙榮使瓦剌。停山西民運糧大同。癸亥,李實、羅綺還。己巳,楊善至瓦剌,也先許上皇歸。八月癸酉,上皇發(fā)瓦剌。戊寅,祀社稷。甲申,遣侍讀商輅迎上皇于居庸關(guān)。丙戌,上皇還京師。帝迎于東安門,入居南宮。帝帥百官朝謁。庚寅,赦天下。辛卯,刑部右侍郎江淵兼翰林學(xué)士,直文淵閣,預(yù)機(jī)務(wù)。九月癸丑,巡撫河南副都御史王來總督湖廣、貴州軍務(wù),討叛苗。
冬十月辛卯,錄囚。癸巳,免畿內(nèi)逋賦。十一月辛亥,禮部尚書胡濙請令百官賀上皇萬壽節(jié)。十二月丙申,復(fù)請明年正旦百官朝上皇于延安門。皆不許。
是年,朝鮮貢馬者三。
二年春正月庚戌,大禮天地于南郊。壬子,詔天下朝覲官當(dāng)黜者運糧口外。二月辛未,釋奠于先師孔子。辛卯,以星變修省,詔廷臣條議寬恤諸政。癸巳,詔畿內(nèi)及山東巡撫官舉廉能吏專司勸農(nóng),授民荒田,貸牛種。三月壬寅,賜柯潛等進(jìn)士及第、出身有差。
夏四月乙酉,梁珤、王來等破平越苗,獻(xiàn)俘京師。甲午,瓦剌寇宣府馬營,敕游擊將軍石彪等巡邊。乙未,命石亨選京營兵操練,尚書石璞總督軍務(wù)。五月乙巳,城固原。六月戊辰朔,日當(dāng)食不見。己卯,詔貴州各衛(wèi)修舉屯田。
秋七月戊申,普定、永寧、畢節(jié)諸苗復(fù)叛,梁珤等留軍討之。八月壬申,南京地震。辛巳,復(fù)午朝。九月乙卯,禁諸司起復(fù)。
冬十月己丑,免山西被災(zāi)稅糧。十二月庚寅,禮部左侍郎王一寧、祭酒蕭兼翰林學(xué)士,直文淵閣,預(yù)機(jī)務(wù)。是月,也先弒其主脫脫不花。
是年,安南、琉球中山、瓦剌、哈密入貢。
三年春正月丙午,大祀天地于南郊。二月乙酉,副都御史劉廣衡錄南京囚。戊子,戶部尚書金濂以違詔下獄,尋釋之。三月戊午,毛福壽討湖廣巴馬苗,克之。
夏五月甲午,廢皇太子見深為沂王,立皇子見濟(jì)為皇太子。廢皇后汪氏,立太子母杭氏為皇后。封上皇子見清榮王,見淳許王。大赦天下。丙申,筑沙灣堤成。辛丑,河南流民復(fù)業(yè)者,計口給食五年。乙巳,官顏、孟二氏子孫各一人。六月乙亥,罷各省巡撫官入京議事。是月,大兩,河決沙灣。
秋七月乙未,左都御史王翱總督兩廣軍務(wù)。壬寅,王一寧卒。八月乙丑,振徐、兗水災(zāi)。戊辰,都御史洪英,尚書孫原貞、薛希璉等分行天下,考察官吏。丁丑,振兩畿水災(zāi)州縣,免稅糧。乙酉,振南畿、河南、山東流民。九月庚寅,江淵起復(fù)。辛卯,以南京地震,兩淮大水,河決,命都御史王文巡視安輯。乙未,振兩畿、山東、山西、福建、廣西、江西、遼東被災(zāi)州縣。閏月癸未,開處州銀場。是月,福建盜起。
冬十月戊戌,左都御史王文兼翰林學(xué)士,直文淵閣,預(yù)機(jī)務(wù)。丙辰,都督孫鏜、僉事石彪?yún)f(xié)守大同,都督同知衛(wèi)潁,僉事楊能、張欽協(xié)守宣府,備也先。十一月己未朔,日有食之。戊辰,都督方瑛平白石崖諸苗。甲戌,安輯畿內(nèi)、山東、山西逃民,復(fù)賦役五年。是月,免山東及淮、徐水災(zāi)稅糧。十二月癸巳,始立團(tuán)營,太監(jiān)阮讓、都督楊俊等分統(tǒng)之,聽于謙、石亨、太監(jiān)劉永誠、曹吉祥節(jié)制。是月,免河南及永平被災(zāi)秋糧。
是年,瓦剌、琉球中山、爪哇、暹羅、安南、哈密、烏斯藏入貢。
四年春正月辛未,大祀天地于南郊。二月戊子,五開、清浪諸苗復(fù)叛,梁珤、王來討之。
庚戌,免江西去年被災(zāi)秋糧。三月戊寅,開建寧銀場。
夏四月戊子,筑沙灣決口。運南京倉粟振徐州。五月丁巳,發(fā)徐、淮倉振饑民。己巳,王文起復(fù)。甲戌,徐州復(fù)大水,民益饑。發(fā)支運及鹽課糧振之。丁丑,發(fā)淮安倉振鳳陽。乙酉,沙灣河復(fù)決。六月壬辰,吏部尚書何文淵以給事中林聰言下獄,尋令致仕。辛亥,瘞土木、大同、紫荊關(guān)暴骸。
秋七月庚辰,停諸不急工役。八月己丑,振河南饑。甲午,也先自立為可汗。
冬十月庚寅,詔天下鎮(zhèn)守、巡撫官督課農(nóng)桑。甲午,諭德徐有貞為左僉都御史,治沙灣決河。戊戌,也先遣使來。十一月辛未,皇太子見濟(jì)薨。十二月乙未,免山東被災(zāi)稅糧。乙巳,賚邊軍。
是年,琉球中山、安南、爪哇、日本、占城、哈密、瓦剌入貢。
五年春正月戊午,黃河清,自龍門至于芮城。甲子,大祀天地于南郊。壬申,罷福州,建寧銀場。甲戌,平江侯陳豫、學(xué)士江淵撫輯山東、河南被災(zāi)軍民。二月乙巳,以雨旸弗時,詔修省,求直言。三月壬子,賜孫賢等進(jìn)士及第、出身有差。辛酉,學(xué)士江淵振淮北饑民。王文撫恤南畿。甲子,總督兩廣副都御史馬昂破瀧水瑤。庚辰,緬甸執(zhí)獻(xiàn)思機(jī)發(fā)。
夏四月壬午朔,日有食之。辛卯,方瑛破草塘苗,封瑛南和伯。五月甲子,禮部郎中章綸、御史鐘同以請復(fù)沂王為皇太子下錦衣衛(wèi)獄。六月戊子,錄囚。
秋七月癸酉,振南畿水災(zāi)。八月丁酉,復(fù)命天下巡撫官赴京師議事。九月壬戌,免蘇、松、常、揚、杭、嘉、湖漕糧二百余萬石。
冬十月庚辰,副都御史劉廣衡巡撫浙江、福建,專司討賊。十一月戊午,罷蘇、松、常、鎮(zhèn)織造采辦。十二月,免南畿、浙江被災(zāi)稅糧。
是年,安南、琉球中山、爪哇入貢。也先為知院阿剌所殺。
六年春正月戊午,大祀天地于南郊。二月壬午,太監(jiān)王誠同法司、刑科錄囚。大理少卿李茂等錄南京、浙江囚。
夏四月丙子朔,日有食之。辛巳,敕戶、兵二部及兩畿、山東、河南、浙江、湖廣撫、按、三司官條寬恤事,罷不急諸務(wù)。五月己巳,禱雨于南郊。六月乙亥,宋懦硃熹裔孫梃為翰林院世襲《五經(jīng)》博士。癸未,河決開封。
秋七月乙亥。沙灣決口堤成。庚寅,以南京災(zāi)異屢見,敕群臣修省。八月庚申,南京大理少卿廖莊又請復(fù)沂王為皇太子,杖于闕下,并杖章綸、鐘同于獄,同卒。九月乙亥,振蘇、松饑民米麥一百余萬石。
冬十月戊午,免陜西被災(zāi)稅糧。十一月乙亥,南和伯方瑛為平蠻將軍充總兵官,討湖廣苗。十二月己巳,免南畿被災(zāi)秋糧。
是年,琉球中山、暹羅、哈密、滿剌加入貢。
七年春正月己卯,尚書石璞撫安湖廣軍民。壬午,大祀天地于南郊。二月庚申,皇后崩。甲子,營壽陵。三月戊寅,免云南被災(zāi)稅糧。
夏五月戊寅,以水旱災(zāi)異,敕內(nèi)外諸臣修省。辛卯,宋儒周敦頤裔孫冕為翰林院世襲《五經(jīng)》博士。六月庚申,葬肅孝皇后。
冬十月癸卯,振江西饑。十二月己亥,方瑛大破湖廣苗。戊午,振畿內(nèi)、山東、河南水災(zāi)。癸亥,帝不豫,罷明年元旦朝賀。是冬,免畿內(nèi)、山東被災(zāi)稅糧,并蠲逋賦。
是年,琉球中山、撒馬兒罕、烏斯藏入貢。
八年春正月戊辰,免江西被災(zāi)稅糧。丁丑,帝輿疾宿南郊齋宮。己卯,群臣請建太子,不聽。壬午,武清侯石亨、副都御史徐有貞等迎上皇復(fù)位。二月乙未,廢帝為郕王,遷西內(nèi);侍髤鞘弦韵孪と耘f號。癸丑,王薨于西宮,年三十。謚曰戾。毀所營壽陵,以親王禮葬西山,給武成中衛(wèi)軍二百戶守護(hù)。
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,制曰:“朕叔郕王踐阼,戡難保邦,奠安宗社,殆將八載。彌留之際,奸臣貪功,妄興讒構(gòu),請削帝號。先帝旋知其枉,每用悔恨,以次抵諸奸于法,不幸上賓,未及舉正。朕敦念親親,用成先志,可仍皇帝之號,其議謚以聞!彼焐献鹬u。敕有司繕陵寢,祭饗視諸陵。
贊曰:景帝當(dāng)倥傯之時,奉命居攝,旋王大位以系人心,事之權(quán)而得其正者也。篤任賢能,勵精政治,強(qiáng)寇深入而宗社乂安,再造之績良云偉矣。而乃汲汲易儲,南內(nèi)深錮,朝謁不許,恩誼恝然。終于輿疾齋宮,小人乘間竊發(fā),事起倉猝,不克以令名終,惜夫!
- 上一篇:本紀(jì)第十二 英宗后紀(jì)
- 下一篇:卷三十六 鄭范陳賈張列傳第二十六
- 七 亂宮闈太子淫母妃 宴仲秋康熙祭上蒼
- 六十二回 蘇舜卿含冤歸太虛 劉墨林暴怒斥禽獸
- 齊宿瘤女
- 景公病水夢與日斗晏子教占夢者以對第六
- 伯夷列傳第一
- 卷一百三十六
- 魯季敬姜
- 卷一百八十三
- 一百二十九回 戀舊情雍正幸引娣 慰小妾允祉違圣旨
- 魏芒慈母
- 卷二百一十三
- 列傳第八十九
- 第十七章 聰敏
- 十三 張五哥君前訴冤情 十三爺府邸賞親兵
- 隋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
-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
- 卷二十八
-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(quán)貴劉華報君恩
- 第六章 潞河驛奸宄逞淫戲 瞞真情巧舌釋新憾
-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
- 六十一回 稱名士偏遇大方家 探情人又見死對頭
- 景公逐得斬竹者囚之晏子諫第三
-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外戚下
- 列傳第六宗室四
- 卷一百四十五
- 第三十一章 貴婦人慈心憫沉淪 帝乾隆雷雨理國政
- 列傳第二十 范泰王淮之王韶之荀伯子
- 景公問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對以先行義第十八
- 列傳第一百七
- 列傳第二十
- 六十三回 鬧王府文士敢撒野 演陣法將軍忘形骸
- 卷七十
- 列傳第八
-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(quán)貴劉華報君恩
- 卷八
- 列傳第六十一
- 楚成鄭瞀
- 卷二十七 南中王門學(xué)案三
- 列傳第八十
- 第001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