撥云則見月,要看破浮華的表面
撥云則見月,要看破浮華的表面
《莊子·齊物論》中說:“道被小小的成功所隱藏,真理被浮華的辭藻所掩蓋。”莊子在這里提出要明道是非,是要人們看到表象后面的本質,明白萬物“不齊”,而最后歸于“齊一”這個道體,他還說莊子口中的“言”指的是真理,意思是說人們之所以找不到語言背后的真理,就是被華麗辭藻的言語文字給騙了。真正了解的人是能夠懂得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”這個真理的,否則就容易產生誤會,看不透世間事。所以,人們應該撥開籠罩在明月前的那片濃云,真正看破浮華的表面,找出最真的心。東漢楊震就是這樣一位“道隱于小成,言隱于榮華”的人。
楊震,字伯起,是東漢弘農華陰人。其父楊寶為一代名儒,不愿出仕做官,隱居民間,做了一名教書先生,居攝二年,東漢光武帝劉秀敬重其才華,征召其入朝做官,因病未能行。楊震少時聰明伶俐,后又拜當朝太常桓郁為師,深鉆細研《歐陽尚書》,而且在其精心教授下,博覽群書,對各種學問無不深鉆細研。
楊震和其父楊寶一樣,對教書育人都非常熱心,他從20歲之后,對于地方州郡長官征召他出仕做官的召請任命都一概置之不理,一心一意自費設塾授徒,一做就是30年。當時,楊震住在華山腳下的牛心峪口,他一直堅持有教無類,不分貧富,所以四面八方前來求學的人絡繹不絕,而且因其教學有方,名氣很大,再加上當時牛心峪槐樹很多,故當時人稱牛心峪為“楊震槐市”。
楊震教書30余載,為國家輸送了大批的棟梁之才,仰慕他才華的人非常多,就連當時掌統(tǒng)兵征戰(zhàn)大權的軍事首領大將軍鄧鷺都深知和十分敬重楊震的賢名、學識和品行,親自派人征召楊震到自己的幕府出仕任職。雖然這時的楊震已經年過五旬,但大將軍親自派人來請,不好推辭,只好停止了自己心愛的教育事業(yè),到鄧府上任,之后一路從秀才做到了掌管朝廷軍事大權的太尉,可謂“老當益壯”。楊震從鄧鷺的幕府起,到被罷免太尉止,出仕20多年。在此期間,楊震恪盡職守,秉公辦事,勤政廉潔,為國為民,成了千秋萬代學習的楷模。
楊震不謀私利,始終以“清白吏”為座右銘,一直嚴格要求自己,像這樣“不受私謁”的可貴品質,就是在現代社會也是十分受人敬仰和欽佩的。
有一次,楊震在由荊州刺史調任東萊太守赴任的途中,經過昌邑(今山東巨野縣東南)時,昌邑縣令王密,也是楊震在任荊州刺史時做秀才提拔起來的官員,此人聽說楊震經過他這里,為了報答當年楊震對他的恩情,特別為其準備了十斤黃金,白天拜見過楊震之后,又趁深夜無人時將十斤黃金特地送到楊震的居所。沒想到,楊震不但拒收黃金,而且批評王密說:“你我雖是故交,關系比較密切,我很了解你的為人,但你卻不知我的為人,這是為什么呢?”言下之意,是王密看輕了自己的為人。王密知道楊震一向清廉,勸說道:“現在夜深人靜,無人知曉。”楊震臉色正然道:“天知、地知、我知、你知,又怎能說無人知道呢?”楊震的一番譴責令王密十分慚愧,只好作罷。因此,后人都稱楊震為“四知先生”,稱贊他“暮夜卻金”的清廉之事。
延光三年春暖花開時,安帝東行巡游泰山,朝中大臣樊豐等人趁皇帝在外巡游之機,競相修建宅第。此時,楊震屬下椽吏高舒召來大匠官署的令史查問,方才得到樊豐等人偽造假詔書等罪行證據,并把這些證據交給了自己的上司楊震,于是楊震便準備好奏章,等安帝巡游回京后上奏此事。
但這件事情很快被樊豐等人獲悉,他們得知楊震要向皇帝告自己的狀,心中非常害怕,恰逢當時發(fā)生太白犯昴的自然星象變化,而太史官奏說此星變逆行,預示人臣有悖逆犯上行為。于是,樊豐等人趁機將此自然星象變化歸罪到楊震身上,并急匆匆地跑到安帝面前造謠誣陷楊震說:“自從上次您賜死楊震力保的人后,他就對朝廷深懷怨恨,而且楊震本是鄧氏家族的門生故吏,對當今朝廷一直存有怨恨之心。”等到安帝車駕東行歸來,準備選擇良辰吉日入宮時,就連夜派使者收繳了楊震的太尉印緩,楊震此時已知定是有奸侫小人給皇帝進了讒言,于是他為了不連累無辜,緊閉大門,謝絕一切賓客來訪。
朝中一向對楊震嫉恨的樊豐等人對此還覺得不夠解恨,就請大將軍耿寶再上奏章,誣陷楊震對皇帝收繳他的印緩心存怨氣,有不服處置之罪。安帝未加查實就聽信了耿寶等人的進言,又一次下詔遣送楊震回歸故里。皇帝的圣詔一到楊震的手中后,他立即收拾東西動身返鄉(xiāng),在歸鄉(xiāng)途中經過洛陽西幾陽亭時,他慷慨悲憤地對兒子和門人說道:“死,本是士大夫的尋常本分之事,我楊震蒙圣上之恩官居上司,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誅殺,厭惡奸邪的小人傾亂朝廷而不能禁止,如今我還有何面目活于人世。待我歸天之后,以雜木做棺板,以粗布做壽衣,既不要送我回歸祖塋,也不要設祠祭祀。”說完就飲毒酒而死。
楊震死時已經是70多歲的高齡,但弘農太守移良,秉承樊豐等人的意旨,命人在陜縣截住了楊震的靈車,不準家人及門人將其尸首運回本籍,并將靈樞露停道旁,任其日曬雨淋。而楊震的幾個兒子則被罰做苦役,代替郵差往來送信,廣大百姓聞之無不為之垂淚。
一年后,漢順帝即位,樊豐、周廣等人都被處死,楊震的冤情在其門生的積極努力下得以平反,順帝不但拜楊震的兩個兒子為郎官贈錢百萬,還下詔以很高的禮儀改葬楊震于華陰潼亭。改葬這日,數萬百姓絡繹不絕都來參加葬禮,以紀念這位正直無私、清正廉潔、疾惡如仇、敢于直諫的好太尉。
楊震是世人心中的好官,他淡泊名利,不愛富貴奢華,一心一意為朝廷效命,為百姓謀福利,他能做到莊子說的“道隱于小成,言隱于榮華”,故雖死猶榮。
- 上一篇:安貧樂道,知足者常樂
- 下一篇:心如虛空無掛礙,光明遍照寰宇笑
- 因果報應
- 嫖娼有報應嗎?真實的嫖娼報應
- 佛典故事
- 禪宗公案
- 邪淫現世報: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
- 我懺悔,我的報應來了-淫人妻者,妻淫人
- 學佛與富貴
-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
- 被燒死的蛇
- 佛學故事
-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
-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
-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
- 念地藏經招鬼?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
- 民間故事
-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
- 一行禪師:《故道白云》
- 鳥為食亡,人為色死
- 孝的故事
- 金剛經故事
-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
-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
-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
- 淫色最容易觸犯,不斷淫欲心難清靜
-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
- 善護口業(yè),免遭大難
- 智慧故事
- 心經故事
- 戒邪淫故事
- 這兩個因果故事,讓你了解什么是業(yè)障
- 兩性關系
- 地藏經故事
- 十大弟子傳
- 為老公念心經,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
- 學會心平氣和
- 夫妻姻緣天注定,能改變嗎?
-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
-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
-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
-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
-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
-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
- 慳與舍,墮落轉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
- 以「慈悲觀」離「瞋念」
-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
-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
-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
- 菩薩的化身
-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
- 一個奇怪的老人
-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!
-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
- 不生病的人
- 善不等于被傷害
-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?濟顛和尚的神奇?zhèn)髡f
-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
- 缺點的功德
- 菩薩與鳥窩
- 偽善世界不可信
- 惡婦害婆終害己
- 同樣供養(yǎng)跛腳修行人,善人得金銀,惡人得毒蛇
-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
- 《慈悲三昧水懺》的神奇來歷
-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、譯文、寓意
- 鴿王自救,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
-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
- 武則天、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
- 施者的放下
- 遇事不加分析,妄下判斷,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
-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?持蓮觀音的故事
-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,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
-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
-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
-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
- 馬需調教,樹要修剪,人需約束
- 心性要平和柔和
-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、體現自己價值
-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,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
-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,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
-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?
- [華嚴經]以水盥掌,當愿眾生,得清凈手,受持佛法
- [如瑞法師]發(fā)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,不偏離目標
- [普洱茶]什么是茶頭,是怎么形成的?
- [禪宗公案]心不安,達摩傳授佛法的公案
- [生活故事]你就是你自己
- [哲理故事]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
- [佛與人生]人生如何才能展現舉重若輕的本領呢?
- [佛學常識]地藏菩薩有何來歷
- [星云大師]醫(yī)病良方
- [紅茶]什么是云南紅碎茶?
- [禪宗思想]《十牛圖頌》的思想基礎是什么?
- [生活故事]契理容易契機難
- [哲理故事]上了哪個坡,就唱哪個歌
- [佛與人生]如何評價一個人?
- [佛學常識]地藏菩薩的名稱何來
- [星云大師]識得面目
- [綠茶]夏天喝什么茶清熱解暑?綠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