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精華(二十八)念佛要常念嗎 法華經云:一稱南無佛,皆共成佛道。由此看來并不須要常常念。如果我們的心已誠到極點,善業(yè)更是滿到極點,在這種條件下,可以不必常常念。但...[閱讀全文]
修行精華(二十九)發(fā)起正信 梁啟超先生說:佛教是智信,不是迷信?芍^確論。 佛教的所謂信仰,是指信仰理智上所能推測得到,而在事實上或許尚未能證驗的理體,與其他宗教所...[閱讀全文]
修行精華(三十)心地清凈 無論修那一門,心地清凈是最要緊的,若六根攀緣六塵,絕得不到清凈,必須以誠心修才行。至誠才能與菩薩感應。 學佛多年,煩惱不斷,功夫不見增長,是...[閱讀全文]
修行精華(三十一)正觀 佛教并不主張悲觀,但也不主張樂觀;悲觀與樂觀都是偏于一邊,佛教所要的是正觀。何謂是正觀?就是符合了事實真相的觀點,所以正觀又叫做如實正觀。 ...[閱讀全文]
修行精華(三十二)佛教對于慈悲的解釋 慈是與樂,悲是拔苦,慈悲不是以我為中心而出發(fā)的,乃是建立于一切眾生的平等相上面的,現(xiàn)在從物質方面來講,一切眾生皆同一體,絕無差...[閱讀全文]
修行精華(三十三)做任何事要時時想到因果 相信因果是佛法中一個基本的理論,人在沒有成佛之前,是沒法跳出因果圈子的。有這樣的因,一定會產生這樣的果,絲毫不能勉強。有...[閱讀全文]
修行精華(三十四)恒心,毅力 我們都應該知道,世界上盡管有明顯的確切的因果現(xiàn)象,然而這種因果現(xiàn)象的產生,卻絕對不是呆板固定毫無彈性的一種機械作用,主要原因是因為每一...[閱讀全文]
修行精華(三十五)佛教的平等觀 世間所謂平等的意義,是狹小的,枝末的,僅僅只講到政治地位的平等,經濟地位的平等,教育機會的平等,而不講究徹底的平等,人生來就有很多的差...[閱讀全文]
修行精華(三十六)長遠心行善必獲善報 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產生感應,甚至發(fā)生奇跡,而有些人卻毫無作用,根本沒有善報。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乃是一般公認的現(xiàn)象,并沒...[閱讀全文]
修行精華(三十七)切莫誤會分別心 有些學佛的人動不動就說:不要起分別心推測他們的想法,有許多是些誤會。按分別心就是思考、思索與思維的意思,也就是探求、研究、推尋等...[閱讀全文]
- [圣嚴法師]工作時被羞辱如何快速平復?
- [白云禪師]傲慢與偏見,學佛人要遠諸傲慢,調整偏見
- [宗性法師]佛教說不能執(zhí)著,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?
- [廣欽和尚]在家學佛,應如何做人?
- [印光大師]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?
- [星云大師]對于佛教及眾生,出家人的任務是什么?
- [弘一法師]做真實的自己
- [慈莊法師]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?
- [覺真法師]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
- [覺真法師]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[覺真法師]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?
- [覺真法師]你快樂嗎?有沒有試過不快樂?
- [慧廣法師]錯了怎么辦?
- [崇慈法師]修行到底是修什么?
- [慧廣法師]生活感言,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
- [本源法師]至心精進,專注于目標,成功自然水到渠成
- [如瑞法師]老實念佛,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