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覺經
《圓覺經》,佛教大乘經典,一卷,唐·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,具名《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》,又作《大方廣圓覺經》、《圓覺修多羅了義經》、《圓覺了義經》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十七冊。是唐、宋、明以來教(賢首、天臺)、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。..[詳情]
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四十)
己二 喻說
‘譬如大海,不讓小流;乃至蚊虻及阿修羅,飲其水者,皆得充滿。
譬如大海,不讓小流者:此乃喻教。謂萬派皆歸于海,江、河、淮、漢之水,無不匯歸,然亦不讓小流。讓,猶辭也,謂辭之不容入。海必不爾,所以能成其大也。喻頓教必通圓教,統攝一切大乘教法,然不僅能攝大乘,乃至小乘,人天等法,亦皆普攝,故云不讓小流。此復喻機,因前教中,既喻大海,千流萬派,無不容納,故此機中,蚊虻,喻小乘;阿修羅,喻大乘。謂此圓覺凈法,眾生皆具,根機大小,迷悟不同,但有得聞凈法,佛性種子,納在八識田中,時至機熟,自爾圓成佛果,故喻飲其水者,皆得充滿。三答奉持竟。
戊四 答功德
己一 以寶施校量顯聞經勝
‘善男子!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,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。
以此寶施校量。假使有人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——是一佛剎土,非三千個大千世界也。以三次言千,故成大千。初,積一千個小世界為小千世界;次,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;三、積一千個中世界成大千世界;為一佛剎土。以七寶積滿,于是一佛剎,以用布施,其福多否?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字及一句經中義理,其福更勝。‘直解’云:世寶盈剎,位資有漏,至理一言,轉凡成圣,故功倍天淵,以顯聞經超勝也。
己二 以度人校量顯說經勝
‘善男子!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,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。
此以度人校量。假使有人,教化百恒河沙眾生,各得阿羅漢果,此云無生,以智斷見思惑,出分段生死,證偏真涅槃,得少為足。不如有人,宣說此經,分別半偈之義,凡全偈者,所謂四句:無彼我人相,當依正智慧,便得超邪見,證覺般涅槃,半偈只二句。‘直解’云:小果雖多,終無實證,此經半偈,成佛正因,故難為校量,以顯說經超勝也。
己三 以宿因反驗顯信經勝
‘善男子!若復有人,聞此經名,信心不惑,當知是人,非于一佛、二佛種諸福慧,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,種諸善根聞此經教。
此以宿因反驗。若復有人,聞此經名字,因名思義,而生凈信,心不疑惑。當知此人,非于一佛二佛,種諸福慧。供佛求福,聞法得慧,即非少福少慧之人。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,種諸善根者:謂事佛之多,一切佛所,悉皆供養(yǎng)承事,無空過者。種諸善根,乃指能發(fā)無上菩提之心,以為眾善之根,萬德之本,故得聞此經教。此經乃頓教大乘,最尊最上,于此能生凈信。而此信心,由福慧善根之所成就。一聞經教,便能悟凈圓覺,即圓照清凈覺相,以為成佛正因。所謂阿伽陀藥,壓倒萬品醫(yī)方,摩尼一珠,勝過千般海寶。其功德豈福德所能及哉!四答功德竟。
戊五 答護持
‘汝善男子!當護末世是修行者。無令惡魔及諸外道,惱其身心,令生退屈。’
當前機云:云何使我護持經人,是直欲自領其事。故世尊應其所請,答曰:汝善男子!是面囑當機,令其注意也。當護末世是修行者:佛意末世聞此經教,乃由多福多慧及深種善根所致。聞已信解修習,又非前人所可比擬。‘直解’云:修習此法,乃慧命所系,若惡魔惱亂生退,則慧命斷絕,故當護持也。‘直解’不云外道,即魔侶故。惱其身心,令生退屈者:謂惱害其身,惱亂其心,令其退失本修,屈志從他也。三依問宣說內護流通竟。
丙四 稟命加衛(wèi)外護流通
丁一 力士眾
爾時,會中有火首金剛、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,并其眷屬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而白佛言:‘世尊!若后末世一切眾生,有能持此決定大乘,我當守護,如護眼目。
初金剛眾,統領眷屬,具儀之義可知。通稱金剛者:乃依所執(zhí)金剛寶杵為名。有處云,執(zhí)金剛神是也。爾時會中,有火首金剛者:謂首有火焰。即楞嚴經所云:化多淫心,成智慧火,因得火光三昧,從是諸佛,皆呼召我,名為火頭。于是心發(fā)大愿,諸佛成道,我為力士,親伏魔怨。摧碎金剛者:以執(zhí)持寶杵,能摧碎一切天魔,首如微塵,故得是名。尼藍婆金剛者:翻譯未詳。八萬金剛,皆其同類,并其眷屬,禮足右繞,白佛言:世尊!末世一切眾生,有能持此,決定大乘者:此字,指本經說。決定大乘,指能持人說。謂發(fā)決定心,求大乘之者,我當守護,如護自己眼目,以顯守護之密切耳。即使一塵一沙,亦不許犯也。
‘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,自領徒眾,晨夕守護,令不退轉。
上護能持人,此護所修處。乃至道場等,即前建立道場,立志加功,克期取證。所修行處,我等金剛,自領徒眾,晨夕守護者:晨夕,即晝夜,周旋環(huán)守衛(wèi)護,則魔外不敢有犯,自然無有退失本修,轉學他法,從此漸次增進,必至佛地。
‘其家乃至永無災障,疫病消滅,財寶豐足,常不乏少。’
前菩薩建立道場,大乘安居,四眾同修。此約居家守道之士,兼護其家,乃私居也。凡發(fā)大心修行,多有障難,令生阻礙,障難不一。今略舉災病二種,故云乃至永無災障,疫病消滅,人眷平安,家庭清吉。財寶豐足,常不乏少者:錢財寶物,豐滿充足。次句即云:不必求十分富饒,但要辦道資糧,常不乏少,令得進趣妙門,不至退屈,此皆金剛守護之力所致。一力士眾竟。
丁二 天王眾
爾時,大梵天王、二十八天王,并須彌山王、護國天王等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而白佛言:‘世尊!我亦守護是持經者,常令安隱,心不退轉。’
爾時大梵天王,別指初禪天。王乃娑婆世界主。二十八天王,總指三界二十八天。欲界六天:四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樂天、他化天。色界十八天——初禪三天:梵眾天、梵輔天、大梵天。二禪三天:少光天、無量光天、光音天。三禪三天:少凈天、無量凈天、遍凈天。四禪四天:福生天、福愛天、廣果天、別有無想天(外道),還有五凈居天,亦寄居四禪——無煩天、無熱天、善見天、善現天、色究竟天。無色界四天:空無邊處天、識無邊處天、無所有處天、非想非非想處天。是欲、色、無三界,共二十八天王。并須彌山王:此別指帝釋,為地居天,居須彌山頂,有善見城。護國天王等:此別指護國四大天王,東方持國天王、西方廣目天王、南方增長天王、北方多聞天王。此三別指者,因梵王與帝釋,諸佛成道,轉法輪時,皆為請主故。護國天王,為護國界,使災害不生,故別指之。即從座起,禮佛右繞,而白佛言:我亦守護是持經者,常令心得安隱,禪悅資神,無有退轉,漸次增進也。二天王眾竟。
丁三 鬼王眾
爾時,有大力鬼王,名吉槃茶,與十萬鬼王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而白佛言:‘世尊!我等亦守護是持經人,朝夕侍衛(wèi),令不退屈。其人所居一由旬內,若有鬼神侵其境界,我當使其碎如微塵。’
爾時,有大力鬼王,名吉槃茶,亦云鳩槃茶,此云啖精氣鬼,其疾如風,變化無端。住于林野,管諸鬼眾,故號為王。來至道場,而為上首,與十萬鬼王,一一若斯,依附深山,或居巖穴,不屬人天,單居鬼趣。即從座起,禮佛右繞而白佛言:世尊!我亦守護是持經人,朝夕侍衛(wèi)者:即晝夜六時,隨侍保衛(wèi),令得安樂,不至退屈。其人即持經人,所居之處,一由旬(四十里)內,無有災害,若有惡鬼邪神,侵犯其境界,我以寶杵,擊碎其首,當如微塵。‘直解’云:問:此經乃佛住大光明藏中,入于三昧,為地上一類大菩薩說,二乘絕分,故前法會不列諸天。又何有諸天鬼神,發(fā)愿守護耶?答曰:此非常情可測也。然佛住大光明藏,義當常寂光土,則自他平等,說聽皆無。既曰于不二境,現諸凈土,則不特實報,而同居必該。若華嚴實報,必攝同居故。華嚴法會,諸天神王,各各贊佛,各得一種法門,豈絕無耶?是以約法,則二乘絕分,約境、則凡圣該通。況諸天神王,多為菩薩寄居,影響示現,住佛境界,無足疑也。四稟命加衛(wèi)外護流通竟。
己二 喻說
‘譬如大海,不讓小流;乃至蚊虻及阿修羅,飲其水者,皆得充滿。
譬如大海,不讓小流者:此乃喻教。謂萬派皆歸于海,江、河、淮、漢之水,無不匯歸,然亦不讓小流。讓,猶辭也,謂辭之不容入。海必不爾,所以能成其大也。喻頓教必通圓教,統攝一切大乘教法,然不僅能攝大乘,乃至小乘,人天等法,亦皆普攝,故云不讓小流。此復喻機,因前教中,既喻大海,千流萬派,無不容納,故此機中,蚊虻,喻小乘;阿修羅,喻大乘。謂此圓覺凈法,眾生皆具,根機大小,迷悟不同,但有得聞凈法,佛性種子,納在八識田中,時至機熟,自爾圓成佛果,故喻飲其水者,皆得充滿。三答奉持竟。
戊四 答功德
己一 以寶施校量顯聞經勝
‘善男子!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,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。
以此寶施校量。假使有人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——是一佛剎土,非三千個大千世界也。以三次言千,故成大千。初,積一千個小世界為小千世界;次,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;三、積一千個中世界成大千世界;為一佛剎土。以七寶積滿,于是一佛剎,以用布施,其福多否?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字及一句經中義理,其福更勝。‘直解’云:世寶盈剎,位資有漏,至理一言,轉凡成圣,故功倍天淵,以顯聞經超勝也。
己二 以度人校量顯說經勝
‘善男子!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,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。
此以度人校量。假使有人,教化百恒河沙眾生,各得阿羅漢果,此云無生,以智斷見思惑,出分段生死,證偏真涅槃,得少為足。不如有人,宣說此經,分別半偈之義,凡全偈者,所謂四句:無彼我人相,當依正智慧,便得超邪見,證覺般涅槃,半偈只二句。‘直解’云:小果雖多,終無實證,此經半偈,成佛正因,故難為校量,以顯說經超勝也。
己三 以宿因反驗顯信經勝
‘善男子!若復有人,聞此經名,信心不惑,當知是人,非于一佛、二佛種諸;,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,種諸善根聞此經教。
此以宿因反驗。若復有人,聞此經名字,因名思義,而生凈信,心不疑惑。當知此人,非于一佛二佛,種諸;。供佛求福,聞法得慧,即非少福少慧之人。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,種諸善根者:謂事佛之多,一切佛所,悉皆供養(yǎng)承事,無空過者。種諸善根,乃指能發(fā)無上菩提之心,以為眾善之根,萬德之本,故得聞此經教。此經乃頓教大乘,最尊最上,于此能生凈信。而此信心,由;凵聘删。一聞經教,便能悟凈圓覺,即圓照清凈覺相,以為成佛正因。所謂阿伽陀藥,壓倒萬品醫(yī)方,摩尼一珠,勝過千般海寶。其功德豈福德所能及哉!四答功德竟。
戊五 答護持
‘汝善男子!當護末世是修行者。無令惡魔及諸外道,惱其身心,令生退屈。’
當前機云:云何使我護持經人,是直欲自領其事。故世尊應其所請,答曰:汝善男子!是面囑當機,令其注意也。當護末世是修行者:佛意末世聞此經教,乃由多福多慧及深種善根所致。聞已信解修習,又非前人所可比擬。‘直解’云:修習此法,乃慧命所系,若惡魔惱亂生退,則慧命斷絕,故當護持也。‘直解’不云外道,即魔侶故。惱其身心,令生退屈者:謂惱害其身,惱亂其心,令其退失本修,屈志從他也。三依問宣說內護流通竟。
丙四 稟命加衛(wèi)外護流通
丁一 力士眾
爾時,會中有火首金剛、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,并其眷屬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而白佛言:‘世尊!若后末世一切眾生,有能持此決定大乘,我當守護,如護眼目。
初金剛眾,統領眷屬,具儀之義可知。通稱金剛者:乃依所執(zhí)金剛寶杵為名。有處云,執(zhí)金剛神是也。爾時會中,有火首金剛者:謂首有火焰。即楞嚴經所云:化多淫心,成智慧火,因得火光三昧,從是諸佛,皆呼召我,名為火頭。于是心發(fā)大愿,諸佛成道,我為力士,親伏魔怨。摧碎金剛者:以執(zhí)持寶杵,能摧碎一切天魔,首如微塵,故得是名。尼藍婆金剛者:翻譯未詳。八萬金剛,皆其同類,并其眷屬,禮足右繞,白佛言:世尊!末世一切眾生,有能持此,決定大乘者:此字,指本經說。決定大乘,指能持人說。謂發(fā)決定心,求大乘之者,我當守護,如護自己眼目,以顯守護之密切耳。即使一塵一沙,亦不許犯也。
‘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,自領徒眾,晨夕守護,令不退轉。
上護能持人,此護所修處。乃至道場等,即前建立道場,立志加功,克期取證。所修行處,我等金剛,自領徒眾,晨夕守護者:晨夕,即晝夜,周旋環(huán)守衛(wèi)護,則魔外不敢有犯,自然無有退失本修,轉學他法,從此漸次增進,必至佛地。
‘其家乃至永無災障,疫病消滅,財寶豐足,常不乏少。’
前菩薩建立道場,大乘安居,四眾同修。此約居家守道之士,兼護其家,乃私居也。凡發(fā)大心修行,多有障難,令生阻礙,障難不一。今略舉災病二種,故云乃至永無災障,疫病消滅,人眷平安,家庭清吉。財寶豐足,常不乏少者:錢財寶物,豐滿充足。次句即云:不必求十分富饒,但要辦道資糧,常不乏少,令得進趣妙門,不至退屈,此皆金剛守護之力所致。一力士眾竟。
丁二 天王眾
爾時,大梵天王、二十八天王,并須彌山王、護國天王等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而白佛言:‘世尊!我亦守護是持經者,常令安隱,心不退轉。’
爾時大梵天王,別指初禪天。王乃娑婆世界主。二十八天王,總指三界二十八天。欲界六天:四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樂天、他化天。色界十八天——初禪三天:梵眾天、梵輔天、大梵天。二禪三天:少光天、無量光天、光音天。三禪三天:少凈天、無量凈天、遍凈天。四禪四天:福生天、福愛天、廣果天、別有無想天(外道),還有五凈居天,亦寄居四禪——無煩天、無熱天、善見天、善現天、色究竟天。無色界四天:空無邊處天、識無邊處天、無所有處天、非想非非想處天。是欲、色、無三界,共二十八天王。并須彌山王:此別指帝釋,為地居天,居須彌山頂,有善見城。護國天王等:此別指護國四大天王,東方持國天王、西方廣目天王、南方增長天王、北方多聞天王。此三別指者,因梵王與帝釋,諸佛成道,轉法輪時,皆為請主故。護國天王,為護國界,使災害不生,故別指之。即從座起,禮佛右繞,而白佛言:我亦守護是持經者,常令心得安隱,禪悅資神,無有退轉,漸次增進也。二天王眾竟。
丁三 鬼王眾
爾時,有大力鬼王,名吉槃茶,與十萬鬼王,即從座起,頂禮佛足,右繞三匝而白佛言:‘世尊!我等亦守護是持經人,朝夕侍衛(wèi),令不退屈。其人所居一由旬內,若有鬼神侵其境界,我當使其碎如微塵。’
爾時,有大力鬼王,名吉槃茶,亦云鳩槃茶,此云啖精氣鬼,其疾如風,變化無端。住于林野,管諸鬼眾,故號為王。來至道場,而為上首,與十萬鬼王,一一若斯,依附深山,或居巖穴,不屬人天,單居鬼趣。即從座起,禮佛右繞而白佛言:世尊!我亦守護是持經人,朝夕侍衛(wèi)者:即晝夜六時,隨侍保衛(wèi),令得安樂,不至退屈。其人即持經人,所居之處,一由旬(四十里)內,無有災害,若有惡鬼邪神,侵犯其境界,我以寶杵,擊碎其首,當如微塵。‘直解’云:問:此經乃佛住大光明藏中,入于三昧,為地上一類大菩薩說,二乘絕分,故前法會不列諸天。又何有諸天鬼神,發(fā)愿守護耶?答曰:此非常情可測也。然佛住大光明藏,義當常寂光土,則自他平等,說聽皆無。既曰于不二境,現諸凈土,則不特實報,而同居必該。若華嚴實報,必攝同居故。華嚴法會,諸天神王,各各贊佛,各得一種法門,豈絕無耶?是以約法,則二乘絕分,約境、則凡圣該通。況諸天神王,多為菩薩寄居,影響示現,住佛境界,無足疑也。四稟命加衛(wèi)外護流通竟。
丙五 時眾受持總結流通
佛說此經已,一切菩薩、天、龍、鬼、神,八部眷屬,及諸天王、梵王等一切大眾,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
此經前既六種成就,大法當宣。今既問答分明,說聽事畢,名為佛說此經已。一切菩薩,即文殊普賢等,當機之眾,暨現會以及眷屬也。天龍鬼神,八部眷屬者:即常隨佛會,護教衛(wèi)法者。八部,即天、龍、夜叉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那、緊那羅、摩呼羅伽。及諸天王、梵王等者:即指上來許護持經者。天王,總指二十八天;梵王,別指梵、釋、四王等,指鳩槃茶王等。一切大眾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‘文殊所問經’,說有三種義,歡喜奉行。一、說者清凈,不為取著名利所染故;二、所說清凈,以為實知法體故;三、得果清凈,即說益也。‘直解’云:此天龍八部,必內證法性,示現此形者。然會初不列,義顯法勝,結會該眾,義必同聞故。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:皆大生歡喜之心,信受不忘,奉以自修,行以化他,以期自他俱利,同入圓覺也。
稽首入于妙神通 大光明藏釋迦文
三昧正受不思議 光嚴住持佛境界
是諸眾生清凈覺 身心寂滅歸平等
圓滿十方遍隨順 于不二境現凈土
為諸菩薩演大乘 普令信解以修證
我今幸逢勝妙法 如獲摩尼之至寶
自利之后欲利他 隨文疏釋此了義
見聞悉發(fā)菩提心 同入如來大圓覺
- 上一篇: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說-憨山大師
- 下一篇: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三九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二八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二七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二六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二五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二四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二三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二二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二一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二十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十九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十八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十七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十六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十五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十四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十三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十二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十一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十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九)
-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
-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
-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一)
- 華嚴經要解(1)
- 心經的人生智慧-濟群法師(一)
- 阿彌陀經白話文(一)
-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-圓瑛大師(一)
- 觀經四帖疏(卷一)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(一)
- 大般涅槃經卷上(一)
-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(一)
-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—黃念祖居士(一)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-李炳南老居士(上)
- 阿彌陀經白話文(二)
-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二)
-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(卷第一)-海仁老法師(1)
- 善導大師全集-觀經四帖疏(上)
-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(一)
- 阿彌陀經白話文(三)
-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-徐恒志居士(上)
-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
- 心經的人生智慧-濟群法師(二)
- 阿彌陀經白話文(注解)
- 阿彌陀經白話文(四)
-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【一】
-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
- 凈土十要(第一) 阿彌陀經要解
-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五)
-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(作七安心)
- 悲華經卷第一
-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三)
- 萬善同歸集(一)
-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(一)
- 《凈修捷要》報恩談
- 華嚴經要解(2)
- 拜佛與醫(yī)學 第一講
- 心經的人生智慧-濟群法師(三)
-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
-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四)
- 與妙真大師書七
- 一朵蓮含一圣胎,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
-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?主要內容是什么?
-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
-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
-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
- 慈母虔誠念佛,終微笑往生凈土
- 今生做眷屬,必有前世因緣
- 兩位法師一同發(fā)愿,感佛來迎同時往生
- 無神論者歸彌陀,敬禮往生放光佛
- 有因才有果,不要只認果不認因
- 曹操投胎轉世變?yōu)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
-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,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(fā)奇香
-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
-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?
- 對于念佛求往生,你有做到“至心”嗎?
-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,不可不信
-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
- 專心一志念佛,體發(fā)異香往生
- 徐清賢往生紀實,亂心念佛佛也迎
- 九殿閻王——平等王
- 信佛因緣,皆得往生
-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
- 欲決定往生者,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
-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
- 《了凡四訓》: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?
- 什么是因緣果報?因果是如何運行的?
-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
-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?趁年輕先走可以嗎?
- 百歲老人往生記
- 《太上感應篇》原文及白話譯文
- 《凈土圣賢錄》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
-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?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
-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,不要看別人的不是?
- 往生論節(jié)要
-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?
- 印光大師十念法(文白對照)
- 十念記數念佛方法
- 蓮池大師發(fā)愿文
- 拜佛與醫(yī)學
- 印光大師論外道
-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
- 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全文
- 阿彌陀經白話文
-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
- 凈土十要
- 觀經四帖疏
-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
- 大般涅槃經全文
- 《佛說長阿含經》原文【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】
-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
- 《悲華經》原文
-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
- 大佛頂首楞嚴經
-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
-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
- 當代往生紀實
- 拜佛與醫(yī)學
- 往生紀實
- 谷響集
- 早吃素
- 五福臨門
- 念佛法要
-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
- 法藏法師:凈土深義
- 凈土十疑論
- 諦閑法師:普賢行愿品輯要疏
-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
- 正信的佛教
- 凈土宗教程
- 印光大師論外道
-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
-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
-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
- 蕅益大師法語
- 《賢劫經》原文
- 明信因果
-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
- 《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》原文
- 印光大師文鈔
- 臨終關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