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華人佛教 > 佛學入門 > 入門須知 >

明末四大高僧是誰?明末四大高僧簡介

三、蓮池大師

  凈土宗第八祖,杭州仁和人,名祩宏,字佛慧,號蓮池。幼習儒學,十七歲舉諸生,以學行稱著。因受鄰人影響,寄心凈土,每書“生死事大”四字于案頭,以自警策。

  三十二歲時,依西山無門性天和尚出家,就昭慶寺無塵玉律師受具足戒。不久,尋參四方,以游方為務。隆慶五年(一五七一年),入杭州云棲山,居山中廢寺,精修念佛三昧,教化遠近,衲子云集,遂成叢林。

  萬歷十二年(一五八四年)著《往生集》三卷;三十年,撰《楞嚴經(jīng)摸象記》一卷。當時戒壇久禁不行,師令求戒者具足三衣,而于佛前受戒,以為證明。又制定《水陸儀文》及《瑜伽焰口法》,以濟幽冥之苦;于城內(nèi)外開放生池,撰《戒殺放生文》,以誡害物。畢生倡導持名念佛,痛斥狂禪,力闡禪凈雙修,亦重視經(jīng)教。晚年疾發(fā),益勤凈業(yè),書《三可惜》《十可嘆》以督徒眾。萬歷四十年示寂,世壽八十一,世稱云棲和尚、蓮池大師。

四、藕益大師

  凈土宗第九祖,名際明,字藕益,號八不道人,吳縣木瀆人。少習儒學,曾撰辟佛論數(shù)十篇。十七歲時,因讀蓮池大師之《自知錄》及《竹窗隨筆》,始悟己非,盡焚所著。二十歲時誦《地藏菩薩本愿經(jīng)》有所感而發(fā)出家之心。二十四歲從憨山大師的弟子雪領剃度,改名智旭。

  二十六歲受菩薩戒,翌年遍閱律藏,偶罹病將危,乃專意求生凈土。三十歲時,深切體察宗門之流弊,從此決意弘律。三十二歲,欲注《梵網(wǎng)經(jīng)》,作四鬮于佛前,拈得天臺宗之鬮,乃詳究天臺教理。

  師為人嚴峻精到,厭棄名利,固持戒品,弘揚律藏。生平以閱藏著述為業(yè),綜學法相、禪、律、華嚴、天臺、凈土諸宗教義,尤重天臺宗,并主張佛、道、儒三教一致。尤其鑒于當時佛教中門戶分歧,因此力求諸宗調(diào)和。他的思想總結(jié)為三學攝歸一念,以念佛總攝佛陀一代時教。清代以后,臺家講教多以師之經(jīng)論經(jīng)疏為依據(jù),形成“融合禪、教、律而歸入凈土”之靈峰派,延續(xù)至今。

  清順治十一年(一六五四年)一月示寂,世壽五十七,世稱靈峰藕益大師。

  師博通經(jīng)教,學宗天臺,并通華嚴、法相。對內(nèi)融會性、相、禪、凈;對外調(diào)和儒、佛,圓融真俗二諦。但因感于正法衰替,實乃律學久廢之故,因此發(fā)愿一生以弘律為己任。二十六歲時已受菩薩戒,發(fā)奮遍覽大小律藏,奠定了律學基礎。而其自身更是持戒嚴謹,是一位德行高超的比丘,一生對佛教清凈宗風的振興,實有不可磨滅的功勞。

  閱覽高僧風儀,可以激勵佛子道心,因此,學佛除了閱藏讀經(jīng)之外,實應多多閱讀高僧傳記。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