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愿禪師
普愿禪師
禪師俗姓王,鄭州新鄭地方人氏,初依大慧禪師受業(yè),三十歲具足大戒以后,先習相部,后研毗尼,舊章篇聚,都有心得;而后到處云游,遍參講肆,曾聽楞伽,華嚴等經,得入中百門觀,精練玄義。直到禮見大寂禪師,為入室弟子,頓然忘筌,得游戲三昧。
得道后的普愿禪師,輒與人言,玄機妙用令人莫測高深。
有一次,他與陸大夫交談:
陸云:「肇法師甚是奇怪,說什么萬物同根,是非一體!」
師聞言,微微一笑,用手指著庭前的牡丹花說:「時人見此一株花,如夢相似!」
這不是和肇法師的話一般奇特么?問萬物是非,卻扯出牡丹花來了,這是為何呢?其實「根源和事體」的涵義,認清了,也就無奇怪了;愿禪師指花
答話,不是正道說出「花艷隨謝,夢美常殘」的深遠言句么?這種尤勝哲理的
話,聽的人稍為冷靜的想一想,便知思想的所在了,無所謂「玄機妙用」了。
其次,再看愿禪師送別陸大夫時的一段對話,其間又蘊藏了些甚么?
師問:「大夫去彼(宣城治所),將何治民?」
陸答:「以智慧治民!
師云:「恁么,即彼處生靈盡遭涂炭去也!」
讀者大德!何以以智慧治民,反使生靈涂炭呢?這在一個具有超哲學思想的禪師來說,并不是放肆戲論,無有端由的。
智慧的行為,往往表現(xiàn)于愈越的境界,競爭于主觀的執(zhí)著,是有違現(xiàn)實和常情的,也是偏于危大利小的;如果知道了這種弊端,自然便了然于愿禪師所說的「智慧損民」的意思了。
在過去多少高僧大德常說:「智慧也障道」,基于境界太高,往往演變成
眼高手低的現(xiàn)象,也由于主觀執(zhí)著,往往走上極端的路子;但那不可否認的現(xiàn)實和常情,說甚么也不能在違背現(xiàn)實和常情的所謂「智慧」行為下,而完成利小危大的空浮幻想。
愿禪師一生中標榜「平常中尋找不平!,也就是「現(xiàn)實中發(fā)掘超現(xiàn)實」
,好象知魚之需水才活,非水無魚而將竭是一樣;記得他曾經有一次參學者
做個這樣的對話。
師問:「你與我講經得么?」
僧答:「某甲與和尚講經,和尚須與某甲說禪始得!
師云:「不可將金彈子博銀彈子去!」
僧云:「某甲不會。」
師云:「汝道空中一片云,為復釘釘?為復藤纜著?」
對話到這里,讀者大德先體會一下「金彈子博銀彈子去」的真義所在;其次探討一下「空中片云,是釘住?亦是藤纜?」
如果不得要領,那么請再看愿禪師和另一參學者的一段對話,便知不平常和超現(xiàn)實的哲學意味,是如何從平常和現(xiàn)實中得來?
僧問:「空中有一珠,如何取得?」
師答:「斫竹布梯空中。
僧云:「空中如何布梯?」
師云:「汝擬作么生?」
斫竹布梯不能搭立,同樣空中有珠,又如何懸掛是一樣的道理;這是一種極富機智的答話,也就是說:既能懸珠,必能布梯。
愿禪師這樣的回答,惟恐對方仍要鉆牛角尖,干脆來句反問:「依你打算怎樣取法」;正像他答陸大夫的話一樣:
陸問:「大悲菩薩用如許手眼作什么?」
師答:「只如國家又用大夫作什么?」
這類的問答,且不說它「異曲同工」的妙用,在事實上的確是平直無浮的;所謂「不平來自平常里」和「超現(xiàn)實出自現(xiàn)實中」,是無有差別的意味,也是最好的證明。
當然,除此以外,愿禪師也有一些令人于「玄機」之下,而表現(xiàn)出「哲」理的思想,使得不能不去「思考」它;否則,你會像食「雞肋」般,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,而毫不自主地去感慨萬千。譬如:
師問一僧:「夜來好風!」
其僧對曰:「夜來好風。」
師復云:「吹折門前一株松!」
僧對曰:「吹折門前一株松。」
師次問一僧:「夜來好風!」
其僧對曰:「是甚么風?」
師復云:「吹折門前一株松!」
僧對曰:「是什么松?」
師判云:「一得一失!」
想想看,究竟得到一些甚么?又失去了一些甚么?這其中確有耐人尋味的地方;筆者在這里透點消息,那就是為何:
「牛水乳?蛇水毒?」
同時更舉一則愿禪自述的例子,以供讀者們與上面的問題,做一個「相對的」印證,而能求取得失的所在。
師云:「王老師(愿禪師俗姓王,是自稱。)自小養(yǎng)一頭水牯牛,擬向溪東牧,不免犯他國王水草,擬向溪西牧,不免犯他國王水草,不如分納些許,總不見得!」
此段公案,幻寄禪師曾有這樣的評論:
「隨邪逐惡漢!」
筆者也有評語:
「日分朝夕,干里坤里!」
究竟如何?倘使讀者們愿意化點時間的話,當不至于成為懸案。下面且來看看愿禪師的思想見地。
他曾經對學人這樣開示著說:
「真理一如,潛行密用,無人覺知,呼為無滲智,亦云無滲不可思議等空不動性,非生死流;道是大道,無礙涅盤,妙用自足,始與一切行處而得自在
,故云:于諸行處,無所而行,亦云偏行三昧!
又說:
「普現(xiàn)色身,只為無人知他用處無蹤跡,不屬見聞覺知;真理自通,妙用自足,大道無形,真理無對,所以不屬見聞覺知,無粗細想,如云不聞聞,是大涅盤道!
有僧問:「大道不屬見聞覺知,未審如何契會?」
師答云:「須會冥契自通,亦云了因,非從見聞覺知;有見知屬緣對物,始有者個靈妙,不可思議,不是有對,故云:用自通,不依傍物,所以道通不是依通;事須假物,方始得見。所以道非明暗法,離有離無,潛理幽通,無人覺知!
又說:
「暫時披垢膩之衣,來為人說破,不是凡圣物;他家早晚與人為因,亦不曾與人為果,若與人為因,即不自在,被因果所拘,不得自由!
又說:
「大道一如,無師自爾,若能如如不變,故不曾迷;報化非真佛,莫認法身,凡圣果報皆是影,若認著,即屬無常生滅也!」又說:「粗細而論,纖毫不立,窮理盡性,一切全無;如世界未成時,洞然空廓,無佛名,無眾生名。」
可見會取揣摸,都是多余事業(yè),因為性若不變易,妙用而不住,達諸法空,一切自在;任他天上人間,極樂地獄,處處無罣無礙,任我優(yōu)然遨游,如月移云馳,如日懸太虛,如鏡照影,如大海盡攝千江之水,無有些許偏計或染著,洵然,大自在人也!
- 因果報應
- 嫖娼有報應嗎?真實的嫖娼報應
- 佛典故事
- 禪宗公案
- 邪淫現(xiàn)世報: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
- 我懺悔,我的報應來了-淫人妻者,妻淫人
- 學佛與富貴
-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
- 被燒死的蛇
- 佛學故事
-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
-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
-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
- 念地藏經招鬼?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
- 民間故事
-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
- 一行禪師:《故道白云》
- 鳥為食亡,人為色死
- 孝的故事
- 金剛經故事
-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
-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
-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
- 淫色最容易觸犯,不斷淫欲心難清靜
-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
- 善護口業(yè),免遭大難
- 智慧故事
- 心經故事
- 戒邪淫故事
- 這兩個因果故事,讓你了解什么是業(yè)障
- 兩性關系
- 地藏經故事
- 十大弟子傳
- 為老公念心經,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
- 學會心平氣和
- 夫妻姻緣天注定,能改變嗎?
-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
-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
-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
-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
- 以「慈悲觀」離「瞋念」
-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
-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
-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
- 菩薩的化身
-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
- 一個奇怪的老人
-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!
-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
- 不生病的人
- 善不等于被傷害
-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?濟顛和尚的神奇?zhèn)髡f
-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
- 缺點的功德
- 菩薩與鳥窩
- 偽善世界不可信
- 惡婦害婆終害己
- 同樣供養(yǎng)跛腳修行人,善人得金銀,惡人得毒蛇
-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
- 《慈悲三昧水懺》的神奇來歷
-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、譯文、寓意
- 鴿王自救,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
-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
- 武則天、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
- 施者的放下
- 遇事不加分析,妄下判斷,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
-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?持蓮觀音的故事
-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,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
-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
-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
-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
- 馬需調教,樹要修剪,人需約束
- 心性要平和柔和
- 用實際行動展現(xiàn)自己的魅力、體現(xiàn)自己價值
-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,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
-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,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
-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?
- 《大方等如來藏經》萎花喻的故事
-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,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
- 借花獻佛的由來,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(yǎng)燃燈佛
- [夢參法師]念經時忽然看見異相是怎么回事?
- [黑茶]黑茶是怎么做出來的?
- [禪宗思想]禪門機鋒盛行于唐宋兩朝原因是什么?
- [生活故事]我欠乞丐一塊錢!
- [人物故事]以「慈悲觀」離「瞋念」
- [在家修行]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?
- [入門須知]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?
- [凈界法師]念佛是心力帶動佛力,還是佛力帶動心力?
- [黃茶]黃茶是怎么做出來的?
- [禪宗公案]親者不問,問者不親
- [生活故事]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
- [哲理故事]事從容則有余味,人寬容則有余年
- [心經]《心經》的大智慧(一百四十四)
- [佛與人生]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
- [佛學常識]《宋高僧傳》是怎樣一部書?
- [凈界法師]煩惱罪業(yè)生起的病根是什么?
- [白茶]白毫銀針是白茶嗎?白毫銀針名字的由來與沖泡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