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計 假途伐虢
兩大之間,敵脅以從,我假以勢①。困,有言不信②。
①兩大之間,敵脅以從,我假以勢:假,借。句意為:處在我與敵兩個大國之中的小國,敵方若脅迫小國屈從于他時,我則要借機去援救,造成一種有利的軍事態(tài)勢。
②困,有言不信:語出《易經(jīng)·困》卦。困,卦名。本紛為異卦相疊(坎下兌上),上卦為兌為澤,為陰;下卦為坎為水,為陽。卦象表明,本該容納于澤中的水,現(xiàn)在離開澤而向下滲透,以致澤無水而受困,水離開澤流散無歸也自困,故卦名為“困”!袄А,困乏。卦辭:“困,有言不信!币鉃,處在困乏境地,難道不相信這基嗎?此計運用此卦理,是說處在兩個大國中的小國,面臨著受人脅迫的境地時,我若說援救他,他在困頓中會不相信嗎?
古人按語說:假地用兵之舉,非巧言可誑,必其勢不受—方之脅從,則將受雙方之夾擊,如此境況之際,敵必迫之以威,我則誑之以不害,利其幸存之心,速得全勢,彼將不能自陣,故不戰(zhàn)而滅之矣。如:晉侯假道于虞以伐虢(《左傳·僖公二年》),晉滅虢,虢公丑奔京師,師還,襲虞滅之(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)。
這條按語講了一種情況,說是處在夾縫中的小國.情況會很微妙。一方想用武力威逼他,一方卻用不侵犯它的利益來誘騙它,乘它心存僥幸之時,立即把力量滲透進去,控制它的局勢,所以,不需要打什么大仗就可以將它消滅。 其實,此計的關(guān)鍵在于“假道”。善于尋找“假道”的借口,善于隱蔽“假道”的真正意圖,突出奇兵,往往可以取勝。
假道伐虢,假道,是借路的意思。語出(左傳·僖公二年》:“晉荀息請以屈產(chǎn)之乘,與垂棘之塑,假道于虞以滅虢!
處在敵我兩大國中間的小國,當(dāng)受到敵方武力脅迫時,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態(tài),把力量滲透進去。當(dāng)然,對處在夾縫中的小國,只用甜言蜜語是不會取得它的信任的,一方往往以“保護”為名.迅速進軍,控制其局勢,使其喪失自主權(quán)。再乘機突然襲擊,就可輕而易舉地取得勝利。
春秋時期,晉國想吞并鄰近的兩個小國:虞和虢,這兩個國家之間關(guān)系不錯。晉如襲虞,虢會出兵救援;晉若攻虢,虞也會出兵相助。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。他說,要想攻占這兩個國家,必須要離間他們,使他們互不支持。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,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。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,屈產(chǎn)良馬和垂棘之壁,送給虞公。獻公哪里舍得?茍息說:大王放心,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,等滅了虞國,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?獻公依計而行。虞公得到良馬美璧,高興得嘴都合不攏。
晉國故意在晉、虢邊境制造事端,找到了伐虢的借口。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,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,只得答應(yīng)。虞國大臣宮子奇再三勸說虞公,這件事辦不得的。虞虢兩國,唇齒相依,虢國一亡,唇亡齒寒,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。虞公卻說,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,那才是傻瓜哩!
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,攻打虢國,很快就取得了勝利。班師回國時,把劫奪的財產(chǎn)分了許多送給虞公。虞公更是大喜過望。晉軍大將里克,這時裝病,稱不能帶兵回國,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。虞公毫不懷疑。幾天之后,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,虞公出城相迎。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。不一會兒,只見京城中起火。虞公趕到城外時,京城已被晉軍里應(yīng)外合強占了。就這樣,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。
本書中曾講到劉璋開門揖盜,讓劉備入川,結(jié)果自己丟了老命。像劉備這樣用“假道伐虢”之計取勝的戰(zhàn)例,古代戰(zhàn)爭中還有不少。當(dāng)然,所謂,假道”的方式,必須根據(jù)當(dāng)時的情況靈活掌握。
東周初期,各諸侯國都乘機擴張勢力。楚文王時期,楚國勢力日益強大,漢江以東小國,紛紛向楚國稱臣納貢。當(dāng)時有個小國叫蔡國,仗著和楚國聯(lián)姻,認為有個靠山,就不買楚國的帳,楚文王懷恨在心,一直在尋找滅蔡的時機。
蔡國和另一小國息國關(guān)系很好,蔡侯、息侯都是娶的陳國女人,經(jīng)常往來。但是,有一次息候的夫人路過蔡國,蔡侯沒有以上賓之禮款待,氣得息侯夫人回國之后,大罵蔡侯,息侯對蔡侯有一肚子怨氣。
楚文王聽到這個消息,非常高興,認為滅蔡的時機已到。他派人與息侯聯(lián)系,息侯想借刀殺人,向楚文王獻上一計:讓楚國假意罰息,他就向蔡侯求教,蔡侯肯定會發(fā)兵救息。這樣,楚、息合兵,蔡國必敗。楚文王一聽,何樂而不為?他立即調(diào)兵,假意攻息。蔡侯得到息國求援的請求,馬上發(fā)兵救息。可是兵到息國城下,息侯竟緊團城門,蔡侯急欲退兵,楚軍已借道息國,把蔡侯圍困起來,終于俘虜了蔡侯。
蔡侯被俘之后,痛恨息侯,對楚文王說:息侯的夫人息媯是一個絕代佳人。他這話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。楚文王擊敗蔡國之后,以巡視為名率兵到了息國都城。息侯親自迎接,設(shè)盛宴為楚王慶功。楚文王在宴會上,趁著酒興說:“我?guī)湍銚魯×瞬虈?你怎么不讓夫人敬我一杯酒呀?”息侯只得放夫人息媯出來向楚文王敬酒。楚文王一見息媯,果然天姿國色,馬上魂不附體,決定一定要據(jù)為己有。第二天,他舉行答謝宴會,早已布置好伏兵,席間將息侯綁架,輕而易舉地滅了息國。
息侯害人害已,他主動借道給楚國,讓楚國滅蔡,給自己報了私仇,卻不料,楚國竟不丟一兵一卒,順手將自己消滅。
- 上一篇: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
- 下一篇:〈踵軍令〉
- 太上感應(yīng)篇原文
- 老子道德經(jīng)全文及譯文
-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
- 老子道德經(jīng)全文
- 太上感應(yīng)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
- 太上感應(yīng)篇感應(yīng)選錄
- 卷一 道德部
- 逍遙游第一
- 卷六十四 百家
-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
- 老子道德經(jīng)名句
- 始計第一
- 太上感應(yīng)篇后記
- 卷一 暢玄
- 捭闔第一
-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
- 太上感應(yīng)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
- 卷三十三 山東四
-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
- 原始章第一
- 道原
- 印光大師序
- 老子道德經(jīng)原文
- 卷六十三 喻蔽
- 一宇(宇者,道也。)
- 李炳南居士序
- 卷一 文韜
- 齊物論第二
- 天瑞第一
- 內(nèi)篇第一逍遙遊
- 卷一人謀上●天無陰陽篇 第一
- 卷五十六 安貧
- 太上感應(yīng)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
- 老子道德經(jīng)簡介
- 卷六十九 知止
- 太上感應(yīng)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
- 馬蹄第九
- 人間世第四
- 第一計 瞞天過海
-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